道在第12個字的詩句
道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
- 詩書計出田園後,歲月期收道路余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寄黃任道
- 不煩白水真人力,來自青城道士山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同家弟用前韻謝判府惠酒
- 嘗令體如微微風,綿綿不斷道自沖。 -- 出自唐·劉叉·修養
- 皇心翼翼精齋至,祖德綿綿道誨宣。 -- 出自宋·寇準·奉和御制真游殿上梁
- 將從兩蜀下三湘,清世那憂道路長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和酬李殿院以野將游吳蜀二首
- 少年躍馬同星使,免得詩中道跨驢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送李主簿之任南陵
- 星辰雖應碧虛中,富貴情疏道氣融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上知府袁刑部
- 囊里幾般仙藥草,杖頭數卷道經書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送賈注歸蜀
- 公車未召身猶散,相府深知道豈孤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次韻和酬洛下宋京見寄
- 為曾盤里承青眼,一見溪頭道勝常。 -- 出自宋·劉辰翁·鷓鴣天·自入孤山分外香
- 千古詩宗傳不絕,至竟被渠道盡。 -- 出自宋·劉辰翁·酹江月/念奴嬌
- 晴皎霜花,曉熔冰羽,開簾覺道寒輕。 -- 出自宋·張炎·滿庭芳 小春
- 艱深乍覺詩如讖,消散方知道是虛。 -- 出自明·袁宏道·戊戌初度二首
- 堂有金籯身更約,案披玉簡道尤高。 -- 出自唐·朱長文·林少卿挽詩
- 忘憂自有禪心靜,御瘴無先道氣醇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和定國廷評
- 臨觴不用嗟離闊,達者相忘道術中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送太素南游
- 臨分有贈非他物,聲利精忘道始存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送曾通直入京
- 故人一別兩重陽,每欲從之道路長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謝堯夫寄新酒
- 遠水忽來瀟岸沒,家書卻寄道州船。 -- 出自宋·徐照·寄家書作
- 若為解釋妻兒念,讀盡欒城道德經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金陵雜興二百首
- 扁舟來往雪模糊,一句當頭道得無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寄李簡夫宮使五首
- 夜寒扣角悲聲壯,但得牛肥道亦肥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山中
- 莫怨乘桴道不行,身方否處道方亨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遣興
- 事關時命才何與,技止文章道未尊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除夕
- 珍重君王能記憶,予麾猶得道家山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郡齋即事
- 欲分桃李春何限,共話桑麻道轉尊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次韻潘令君訪予半村
- 云晴漸覺山川異,風便那知道路長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送源中丞赴新羅
- 軒車無路通門巷,親友因詩道姓名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親仁里居
- 特為重陽守服居,符合重陽道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卜算子·師父重陽號
- 自今后、不作猖狂,便一心辦道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清心鏡 樂真風
- 因作清心鏡小詞一闋,拜呈道眾,希采矚馬風風,五旬六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清心鏡 予在終南,居於環堵,*腿赤腳,并
- 八脈總和勻,有七圣、六丁助道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心月照云溪 繼重陽韻
- 休廝*、休乞詩詞,好留心向道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清心鏡 楊待韶求問
- 是非欲說氣神散,名利讒言道德忘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瑞鷓鴣 居庵
- 勸人行善,自做修行,兩般於道相宜。 -- 出自元·譚處端·神光燦 寄長安馮師兄
- 直節虛心功未顯,深根固蒂道先明。 -- 出自元·丘處機·望蓬萊 南溪竹?溪舊隱也
- 盡鴻ㄨ一氣,烹成造化,神仙道,片時了。 -- 出自元·丘處機·水龍吟 道運
- 東院西宮閑客坐,南來北往道人行。 -- 出自元·尹志平·瑞鷓鴣·六年動作小功成
- 十方和氣精神爽,四海同心道眼明。 -- 出自元·尹志平·瑞鷓鴣·六年動作小功成
- 何人解事為鐫泐,語鑿空猶道女蝸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翠云屏
- 萬里長城元自棄,生不逢檀道濟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燕巢林
- 胡稱使,君不見,吐蕃使者中道亡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問中使
- “郡守蘇軾、山人張天驥、詩僧道潛月中游”題名十六字,在徐州百步洪岸石,石半入水,水落輒隱隱見沙沫間,篙師漁人不能識,而崖石險絕,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徐州洪蘇墨亭書坡老石刻后(有序)
- 二三知己天涯隔,強半光陰道路中。 -- 出自清·曾國藩·寄郭筠仙浙江四首
- 三年促膝從予坐,四海低頭道子賢。 -- 出自清·曾國藩·書邊袖石詩集后二首
- 常人未免為私累,上圣之心道與懼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孟子·善與人同
- 別無鼎俎要湯具,為有華勛道在身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孟子·要湯
- 圣賢心術無偏倚,事業雖殊道則同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孟子·易地皆然
- 性習由來系正邪,古今誰不道蓬麻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詠史上·伏生
- 盡心盡性自儀刑,得有相知道可行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論語·聞政章四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