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在第3個字的詩句
通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吳江通海浦,畫舸候潮歸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送祝熙載之東陽主簿
- 萬里通槎漢,千帆下漕舟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黃河八韻寄呈圣俞
- 光輝通透奪星耀,蟠潛驚奮斗蜃蚊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送子野
- 臣請通其流,為國掃泥滓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送朱職方提舉運鹽
- 城晚通云霧,涼亭到芰荷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句
- 蕭瑟通池閟茂林,岸傍無復屬車音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廣陵五題其一次韻子由題九曲池
- 揮翰通元氣,開編友古人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次韻酬陳傳道
- 厘事通元氣,高真達孝誠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次韻蔣穎叔南郊祭告上清儲祥宮
- 至行通神明,問學有根柢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徐仲車食於學官吏或以為不可欲罷去之太守不
- 嘆息通雞鳴。 -- 出自魏晉·曹植·棄婦詩
- 君子通大道。 -- 出自魏晉·曹植·贈丁翼詩
- 晴川通野陂,此地昔傷離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東歸有懷
- 蕭寺通淮戍,蕪城枕楚壖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送淮陰孫令之官
- 渭川通野戍,有路上桑干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西游書懷
- 誠欲通神明,非徒獎州吏。 -- 出自宋·范仲淹·祠風師酬提刑趙學士見貽
- 市圜通夜闕,歌肆與云連。 -- 出自宋·晏殊·奉和圣製上元
- 橋形通漢上,峰勢接云危。 -- 出自唐·李世民·帝京篇十首
- 人不通古今,馬牛而襟裾。 -- 出自唐·韓愈·符讀書城南
- 溝聲通苑急,柳色壓城勻。 -- 出自唐·韓愈·和席八十二韻
- 輝斜通壁練,彩碎射沙星。 -- 出自唐·韓愈·和崔舍人詠月二十韻
- 淪波通地穴,輸委下歸塘。 -- 出自唐·駱賓王·在江南贈宋五之問
- 風煙通地軸,星象正天樞。 -- 出自唐·駱賓王·夏日游德州贈高四
- 辟門通舜賓,比屋封堯德。 -- 出自唐·駱賓王·夏日游德州贈高四
- 麗譙通四望,繁憂起萬端。 -- 出自唐·駱賓王·同崔駙馬曉初登樓思京
- 列名通地紀,疏派合天津。 -- 出自唐·駱賓王·詠水
- 河氣通中國,山途限外區。 -- 出自唐·駱賓王·久戍邊城有懷京邑
- 黃池通霸跡,赤壁暢戎威。 -- 出自唐·駱賓王·夕次舊吳
- 陣照通宵月,書封幾夜霜。 -- 出自唐·駱賓王·同張二詠雁
- 御溝通太液,戚里對平津。 -- 出自唐·駱賓王·春日離長安客中言懷(一作春霽早行)
- 灶火通軍壁,烽煙上戍樓。 -- 出自唐·駱賓王·夕次蒲類津(一作晚泊蒲類)
- 抹利通家遠,楠花具體微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瑞香花新開五首
- 至竟通宵千萬語,真實只是兩三聲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不寐四首
- 幸自通宵暖更晴,何勞細雨送殘更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竹枝歌七首
- 我忝通家子,公如父行親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黃太守元授挽詞二首
- 樹遠通鸚響,花晴帶雨痕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飯罷登山
- 中間通客路,終夜有人聲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宿樂平縣北十里西塘
- 醞造通宵雨,殷懃數日風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夜雨曉發橫岡
- 燈市通宵沸,朝來解一空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明發戈陽縣
- 毒熱通宵不得眠,起來弄水繞庭前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入郡城,泊文家宅子,夜熱不寐
- 夏熱通霄睡不成,秋涼老眼又偏醒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秋夕不寐二首
- 獨徑通絕崖,長縈度微線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舟過柴步寺
- 北垞通南埭,前花映後花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薌林五十詠·過花橋
- 流水通波接武岡,送君不覺有離傷。 -- 出自唐·王昌齡·送柴侍御
- 舟船通海嶠,田種繞城隅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春分投簡陽明洞天作
- 左降通州十日遲,又與幽花一年別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山枇杷
- 慎莫通方便,應機不頓忘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悟禪三首寄胡果
- 冰壺通皓雪,綺樹眇晴煙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獻滎陽公詩五十韻
- 誠知通有日,太極浩無涯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痁臥聞幕中諸公征樂會飲,因有戲呈三十韻
- 誓欲通愚謇,生憎效喔咿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
- 面梨通蒂朽,火米帶芒炊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