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在第3個字的詩句
通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朱橋通竹樹,香徑匝蘭蓀。 -- 出自·李中·春晏寄從弟德潤
- 南北通歡永無事,謝恩歸去老陪臣。 -- 出自唐·鐘謨·獻(xiàn)周世宗
- 野橋通竹徑,流水入芝田。 -- 出自宋·孟貫·寄張山人
- 古今通塞莫咨嗟,謾把霜髯敵歲華。 -- 出自宋·劉兼·中春登樓
- 愿君通理須還早,拜慶慈親幾杖前。 -- 出自宋·劉兼·再見從弟舍人
- 古今通塞莫咨嗟,謾把霜髯敵歲華。 -- 出自宋·劉兼·中春登樓二首
- 舟楫通大江,車輪會平陸。 -- 出自唐·王揆·長沙六快詩
- 力可通衢試,材堪圣代呈。 -- 出自唐·鄭蕡·天驥呈材
- 日光通漢室,星彩晦周朝。 -- 出自唐·慧凈·和盧贊府游紀(jì)國道場
- 斫石通道,祈井流泉。 -- 出自唐·海順·三不為篇
- 湖南通古寺,來往意無涯。 -- 出自唐·靈一·酬皇甫冉將赴無錫,于云門寺贈別
- 長溪通夜靜,素舸與人閑。 -- 出自唐·靈一·酬陳明府舟中見贈
- 未能通法性,詎可免支離。 -- 出自唐·清江·長安臥病
- 深去通仙境,思?xì)w厭宦名。 -- 出自唐·無可·酬厲侍御秋中思?xì)w樹石所居見寄
- 休浣通玄旨,留僧晝掩關(guān)。 -- 出自唐·無可·寄殿院薛侍御
- 鳳輦通門靜,雞歌入漏長。 -- 出自唐·子蘭·夜直
- 文始通道源,含光隱關(guān)吏。 -- 出自唐·吳筠·高士詠·文始真人
- 三樂通至道,一言醉孔丘。 -- 出自唐·吳筠·高士詠·榮啟期
- 月池通港,畫舫無帆。 -- 出自元·許楨·柳梢青·云柚如嵐
- 剩費(fèi)通家小字,袞袞公侯。 -- 出自元·宋*·風(fēng)流子 至元四年七月二十又二日,蘇伯 侍
- 踵門通姓字,一見已刮目。 -- 出自元·謝應(yīng)芳·祭顧仲瑛詩
- 詞臣通籍侍金閨,天語從容問歸蹊。 -- 出自元·柯九思·送趙虛一還金陵書虞翰林詩后
- 后庭通綺閣,清路接芳塵。 -- 出自元·王逢·宮中行樂詞(六首)
- 徹地通天圣變,表身外,顯容儀。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風(fēng)入松·乾坤羅列道綱維
- 得疏通。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江梅引 氣邪歸正
- 湛湛通三際。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萬年春 玉瑣金關(guān)互換封閉
- 傲神通揮霍,清涼風(fēng)扇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月華清·一點(diǎn)靈光
- 香涸通上界,威力暗施為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臨江仙·太一混元真法
- 脈俱通九轉(zhuǎn),搬運(yùn)、透出昆罔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滿庭芳 與戰(zhàn)公望字復(fù)拆王字
- 此圓通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搗練子·此圓通
- 便貫通顛倒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紅芍藥
- 四三通十二,個個下重樓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臨江仙 真人訓(xùn)馬先生,法名通一,字全道,
- 自然通大道,覺申申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小重山 道友求問
- 兩脈通和,真行真功就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蘇幕遮 勸化諸弟子
- 表里通賢圣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掛金燈 劉蔣庵
- 因此通玄妙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虞美人 先生嘗云,余嘗從甘河攜酒一瓢,欲
- 猿住,通道德,豈肯外昭彰。 -- 出自元·劉處玄·滿庭芳 藏頭拆字
- 心香通內(nèi)外,氤氳遍徹,三界十方。 -- 出自元·王處一·滿庭芳 贈出家
- 大道通融非有隔。 -- 出自元·王處一·蘇幕遮 述懷
- 漸漸通修煉。 -- 出自元·王處一·謝師恩 贈福山縣仁壽保善眾
- 妙玄通、方稱全真。 -- 出自元·王丹桂·行香子 憶師父訓(xùn)號白云子,名丹桂,字昌齡
- 地天通泰,離坎自相交。 -- 出自元·侯善淵·滿庭芳·迅速韶光
- 現(xiàn)圓通,物外明。 -- 出自元·侯善淵·長思仙
- 道自通靈。 -- 出自元·侯善淵·益壽美金花
- 煉就通神劍,修成智慧刀。 -- 出自元·侯善淵·南柯子·匹配陰陽理
- 道相通。 -- 出自元·侯善淵·楊柳枝·內(nèi)闡規(guī)函致本宗
- 瑞氣通流盈紫陌。 -- 出自元·侯善淵·迎仙客
- 徹地通天耀古今。 -- 出自元·劉志淵·南鄉(xiāng)子·七返降真陰
- 百脈通流。 -- 出自元·劉志淵·行香子·妙道勤求
- 泉若通靈,梅如解語,應(yīng)也怪公題詠遲。 -- 出自元·張之翰·沁園春 游孤山寺寄姜中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