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在第3個字的詩句
通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妙尋通理。 -- 出自魏晉·盧諶·贈劉琨詩二十首 十
- 圣道通三極,王言似六經(jīng)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缺題
- 孝可通金石,誠能動鬼神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缺題
- 一竅通天才直上,千崖轉(zhuǎn)石已半吞。 -- 出自宋·白珽·游宜興張公洞
- 小橋通野港,壞艇臥西陂。 -- 出自清·曾國藩·桂湖五首
- 上下通秀皆冰玉,豈徒眉宇真天人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和李太白把酒問明月歌
- 野徑通樵遠,巖花向晚開。 -- 出自宋·釋斯植·題天竺巖棲山房
- 閑心通物外,日月四時忙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更能通得華池妙,南北東西不可當(dāng)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無為通理性,猛利豈虛勞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智高通理性,凡下少周旋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大乘通語默,稽古便知今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瑞典通三界,華胥樂四隅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宿愿通賢圣,貪心勿強為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自然通感應(yīng),意外別長生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萬靈通有感,臧否在名人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達者通賢圣,迷情任意狂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其於通要妙,便見理深玄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善心通感應(yīng),動靜理深玄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物有通萬明,達者便忘機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達理通含識,虛無即是真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逍遙通大道,物象古從今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逍遙通物性,大道有圓方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奧義通玄化,精微妙入神,功程隨志愿,貶降背于真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玄談通智慧,曩動至從今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知微通理性,滋味好研精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若非通秘奧,故是入微端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曲岸通幽徑,疏籬映竹斜。 -- 出自宋·楊時·漢坂舟行
- 叮嚀通國老和少,黽勉及時耕且耘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假守晉康出郊勸農(nóng)二首
- 通往通來無四旁,津梁未必不相妨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寄題盤山云峰通濟橋二首
- 點檢通身事,都無益自家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自省
- 通守通班蓋其寓,澤民致主酬吾素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賀德慶陳倅生朝
- 水眼通三島,波心涌一峰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再自隆興還游至德觀
- 湘水通巴漢,孤帆入楚天。 -- 出自明·憨山大師·舟行
- 皋橋通市外,鴻墓即城隈。 -- 出自明·吳兆·過吳門訪沈野范汭攜酒至因賦
- 玉幣通誠,祚隆皇圣。 -- 出自隋··明堂樂章·肅和
- 信以通,僾如及。 -- 出自隋··郊廟歌辭·釋奠武成王樂章·奠幣登歌
- 圣敬通神光七廟,靈心薦祚和萬方。 -- 出自隋··郊廟歌辭·享太廟樂章·舒和
- 睿感通寰,孝思浹宙。 -- 出自隋··郊廟歌辭·享太廟樂章·鈞天舞
- 巨舶通蕃國,孤云遠帝鄉(xiāng)。 -- 出自宋·張俞·廣州
- 瀚海通漢月,蕭關(guān)絕胡煙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上之回
- 記得通波亭下路,畫船歸去雨鳴荷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聞人唱吳歌
- 海珍通估市,湖稅減漁家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贈張明府
- 流水通侯第,行云傍妓臺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宴王將軍第
- 綠水通螭舫,紅橋過犢車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皋橋(在閶門內(nèi),由漢皋伯通所居得名。唐妓
- 曲澗通蘭若,馀間到草堂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雨霽聞溪流作
- 十年通大漠,萬里出長平。 -- 出自唐·沈佺期·橫吹曲辭·出塞
- 禊堂通漢苑,解席繞秦樓。 -- 出自唐·沈佺期·三日獨坐驩州思憶舊游
- 徑幽通鳥雀,溪迥隔風(fēng)塵。 -- 出自宋·徐元杰·題方氏綠野園三首
- 越石通身膽,英英管樂儔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竹溪直院盛稱起予草堂詩之善暇日覽之多有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