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在第13個字的詩句
通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
- 附會便為神所告,神明虛得號通靈。 -- 出自宋·陳淳·題蓋竹廟六絕
- 從上一條平坦路,千賢萬圣所通行。 -- 出自宋·陳淳·示兒定孫二絕
- 封禪幸無書獻納,洞天尚有路通名。 -- 出自宋·陳夢良·登泰山二首
- 幾段飛橋著翠煙,云間有路想通天。 -- 出自宋·陳宓·游武夷
- 彼叢物欲以自蔽兮,莫為之鑿通明之八窗。 -- 出自宋·陳宓·廬山歌
- 窗外橫枝疏帶竹,花邊流水暗通渠。 -- 出自宋·陳文蔚·用趙國興梅韻自賦
- 雨意隨人自及時,使君一念實通微。 -- 出自宋·陳文蔚·趙守禱雨有感枕上得句足成五十六字呈趙守
- 逆流張膽作風帆,信如王尊乃通耳。 -- 出自宋·陳元晉·上姚贛州鏞壽
- 坡上一祠猶姓蔡,山前當路盡通臺。 -- 出自宋·戴表元·蔡岙食藕
- 最愛徐生欲避秦,海天東去不通津。 -- 出自宋·戴表元·讀書有感
- 十載京師五校文,并游多已據通津。 -- 出自宋·鄧忠臣·已未年春與伯時較試南宮同年被命者六人今茲
- 池魚一日羊角上,此理從來有通塞。 -- 出自宋·杜范·漢中行
- 荊璞照耀非常珍,天衢整步凌通津。 -- 出自宋·杜范·和鄭府判秋闈行
- 南到杭州北楚州,三江八堰水通流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聽航船歌十首
- 韜養沉潛求大□,□揮□□號通□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贈胡端本顯伯教諭二首
- 梅水仙花插古銅,紙窗通日不通風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紙窗
- 具喚小舟酹三諫,向來我祖是通家。 -- 出自宋·方蒙仲·采芹亭
- 竹葉幾杯惟對酒,棘闈數仞不通風。 -- 出自宋·房子靖·秋闈鎖試贈趙茂實
- 漢節可眠知免曠,仙祠屢扣信通靈。 -- 出自宋·馮伯規·次韻謝史提干見知
- 北衙無人素為地,南徼何路能通天。 -- 出自宋·高斯得·孤憤吟上十韻
- 海波淵淪兮海山巃嵷,其下潛通兮君之宮。 -- 出自宋·龔頤正·陳山龍君祠迎享送神曲
- 為覓扁舟問隱淪,白云何處是通津。 -- 出自宋·郭禮·訪徐道人
- 館瞰瀟湘畫不成,波瀾入海是通津。 -- 出自宋·胡宏·湘中館
- 若向大臣求侄媵,當時誰肯議通和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匈奴傳
- 皤然短項滑稽徒,卻笑兩翁非通儒。 -- 出自宋·李衡·功成亦賦短項翁詩復次其韻
- 到底乾坤同一視,舟車何處不通津。 -- 出自宋·李柘·分水嶺
- 山怪有時渾露石,地靈無處不通泉。 -- 出自宋·劉誥·題天章
- 被布羹藜三十春,苦空存性已通真。 -- 出自宋·劉渙·自潁上歸再題寺壁二絕
- 藥水標題不記年,奇花深洞舊通仙。 -- 出自宋·劉異·游靈巖
- 道德文章一世師,只傷學術欠通時。 -- 出自宋·羅必元·題半山寺
- 天上除書人已到,便看鵠立侍通明。 -- 出自宋·牟巘五·燕交代□□樂語口號
- 僧言一月無此奇,正直由公感通速。 -- 出自宋·彭龜年·登上封半山而霧大起嘆而有作
- 客泛靈槎犯斗牛,銀河碧海暗通流。 -- 出自宋·釋大觀·頌古十七首
- 筌忘大部兮半點不膠名相,冥通三觀兮一毫不著玄微。 -- 出自宋·釋大觀·頤蒙法師贊
- 打得衲僧公驗正,通禪依舊是通禪。 -- 出自宋·釋法薰·贈通禪客
- 爭似從空都放下,綿綿密密不通風。 -- 出自宋·釋慧開·頌古四十八首
- 兜率未離塵滿面,王宮纏降垢通身。 -- 出自宋·釋慧開·偈頌八十七首
- 一句全提絕燈倫,萬機不到始通津。 -- 出自宋·釋慧遠·示禪人
- 一等是傳真的信,有通書有不通書。 -- 出自宋·釋了惠·偈頌七十一首
- 座主高茅心未泯,如何胡亂妄通言。 -- 出自宋·釋如珙·頌古四十五首
- 眼里抽釘,腦后拔箭,本來無象通機變。 -- 出自宋·釋如凈·偈頌十八首
- 傾出瓶壺,寒光閃電,扶危妙在通權變。 -- 出自宋·釋紹曇·偈頌一百一十七首
- 密密綿綿細著工,從來此室不通風。 -- 出自宋·釋心月·偈頌一百五十首
- 不是夢中論夢事,今朝正是普通年。 -- 出自宋·釋心月·偈頌一百五十首
- 天地為爐烹不破,不通風處卻通風。 -- 出自宋·釋心月·鐵壁
- 恰好被人借去了,莫言鄰舍不通容。 -- 出自宋·釋行鞏·頌古十首
- 與道交時心絕念,從緣感處物通靈。 -- 出自宋·釋延壽·山居詩
- 非是學人藏隱物,雖然識破未通真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頌古九十八首
- 毫發有差魔道種,一塵不立妙通真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頌石頭和尚草庵歌
- 黃昏裹,五更中,下下無空徹底通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洪鐘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