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在第12個(gè)字的詩句
通在第一十二個(gè)字的詩句
- 為郎不用漢山錢,度支事繁通會(huì)府。 -- 出自宋·敖陶孫·代人壽度支郎中李嘉言
- 向來供億寬艱虞,祗今笏畫通材須。 -- 出自宋·敖陶孫·代人壽度支郎中李嘉言
- 柳之骨,顏之筋,歐張瘦硬可通神。 -- 出自宋·劉宰·跋趙憲唐率更千字文跡
- 定知此馬知此意,獨(dú)欠老奚通馬語。 -- 出自宋·龔開·仆為虛谷先生作玉豹馬先生有時(shí)見酬極筆勢(shì)之
- 祿給朝晡{左米右備},書通父子情。 -- 出自宋·孔武仲·獻(xiàn)西俘
- □□□□□□□,頗疑潛行通十洲。 -- 出自宋·孔武仲·彭澤縣
- 壁虎書魚蕩水光,老屋疏茅通雨氣。 -- 出自明·沈周·朱澤民山水
- 春風(fēng)澹蕩江如綺,樓船一道通易水。 -- 出自明·王慎中·送儀部二寅長(zhǎng)充選送貴嬪使
- 柴扉欲扣不可到,或有細(xì)路通云根。 -- 出自明·程敏政·題安城彭學(xué)士山水圖
- 唐宮夜視邈佶烈,憂民一念通天闕。 -- 出自元·張憲·陳橋行
- 唐宮夜祝邈佶烈,憂民一念通天闕。 -- 出自元·張憲·陳橋行
- 黃泥萬頃下無底,海眼一絲通往來。 -- 出自元·張憲·黃天蕩
- 州南有海浩無窮,每歲造舟通異域。 -- 出自宋·謝履·泉南歌
- 山中幡剎森戈槍,道場(chǎng)法嗣通衡羌。 -- 出自宋·蔡肇·次韻上呈樗年主簿鄉(xiāng)兄
- 沙痕洗盡圭角光,卷崖透壑通中旁。 -- 出自宋·蔡肇·得奇石於峴山
- 茂陵先帝儻見夢(mèng),敢不奏記通天臺(tái)。 -- 出自宋·晁公溯·天寒
- 刺頭底事向膠盆,沉湎應(yīng)從通率論。 -- 出自宋·陳棣·再用前韻三首
- 屹萬仞與世隔,峻一極而天通。 -- 出自宋·陳觀國·夢(mèng)中作
- 有符有藥解濟(jì)世,此心即可通神明。 -- 出自宋·陳元晉·贈(zèng)符藥朱道士
- 城尖數(shù)峰大模糊,山郭何路通樵蘇。 -- 出自宋·戴表元·雪后況湖歌
- 聽訟固應(yīng)哲士能,理賦未省通儒層。 -- 出自宋·戴栩·走筆代書答西士
- 細(xì)觀刀筆最佳處,頗識(shí)傳箋通訓(xùn)故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贈(zèng)刊印朱才俊
- 栗里先生醉非醉,三方寸地通一天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送術(shù)明居士燕道覺歸東林
- 紫陌紅塵拂面來,鐵壁不容通水泄。 -- 出自宋·李復(fù)·戲酬楊次公
- 小癡老怯坐自笑,無補(bǔ)漫廢通夕眠。 -- 出自宋·李復(fù)·和李獻(xiàn)甫守歲
- 圣主養(yǎng)賢賢養(yǎng)物,氣和郁郁通高卑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甘露亭詩
- 憶昔文殊出火宅,金剛寶窟通真土。 -- 出自宋·李師圣·游臺(tái)感興古風(fēng)
- 盆山秀聳不足論,猊座婆娑通一路。 -- 出自宋·林憲·使君沈虞卿宗丞命賦郡圃羅漢樹其樹葉如楊梅
- 窮冬不竭春不溢,往往石眼通江湄。 -- 出自宋·劉名世·墨池發(fā)祥詩呈蔣教
- 冥搜窮討掃俗軌,更開竹徑通禪房。 -- 出自宋·劉拯·秋霜閣
- 六洞高人接笑談,三泉隱客通香火。 -- 出自宋·秘仲威·游洞霄宮
- 人間三十六洞天,各有邃道通神仙。 -- 出自宋·裴相如·游洞霄山
- 男耕女織無租庸,雞鳴犬吠通陌阡。 -- 出自宋·史堯弼·留題丹經(jīng)卷后
- 從教大地黑漫漫,它家自有通人會(huì)。 -- 出自宋·釋道沖·偈頌五十一首
- 堪笑觀音大士,無端也證圓通。 -- 出自宋·釋道沖·偈頌五十一首
- 大悲觀音開正面,官不容針通一線。 -- 出自宋·釋道顏·頌古
- 衲僧氣宇乾坤外,一夜寒冰通體到。 -- 出自宋·釋慧暉·偈十首
- 文彩未彰誰辨得,卻煩首座通消息。 -- 出自宋·釋慧開·偈頌八十七首
- 個(gè)是尋常行履處,須知更有通霄路。 -- 出自宋·釋慧開·偈頌八十七首
- 絕消息時(shí)消息,不流通處流通。 -- 出自宋·釋妙倫·斷溪
- 衲僧門下黑漫漫,歷劫不分通一線。 -- 出自宋·釋如凈·偈頌三十四首
- 擬吞栗棘蓬,塞斷咽喉氣不通。 -- 出自宋·釋紹曇·偈頌一百零二首
- 有喝端如探竿草,無師血脈通紅線。 -- 出自宋·釋勝·頌古二十四首
- 磧境廟大五忍痛不禁,直得通身汗流,起來道恩大難酬。 -- 出自宋·釋師范·偈頌一百四十一首
- 丹青畫出向人前,他家自有通人愛。 -- 出自宋·釋咸杰·真際道人請(qǐng)贊
- 欲彰從前家丑,何妨刻石流通。 -- 出自宋·釋咸杰·送會(huì)侍者開應(yīng)庵塔銘
- 古今大道常坦然,各自當(dāng)門通一線。 -- 出自宋·釋心月·送林藏主省親
- 十波羅蜜鎮(zhèn)長(zhǎng)存,龐公老漢通消息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頌證道歌·證道歌
- 妙用難傳妄想立,知君未解通方句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頌十玄談·回機(jī)
- 身瑩凈,意曼陀,非眼耳鼻六通和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鐵竹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