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在第4個字的詩句
踏在第四個字的詩句
- 柳間鶯踏柔條軟,池面魚吹細浪圓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依韻奉和經略司徒侍中寒食后池詩二首
- 馬蹄已踏兩郵舍,人家漸開雙竹扉。 -- 出自宋·王質·東流道中
- 里胥不踏桑麻路,桴鼓長閑花柳村。 -- 出自宋·張栻·某敬采民言成六韻為安撫閣老尚書壽伏幸過目
- 青鞋不踏遠化社,偶共濂溪嗜好同。 -- 出自宋·張栻·謝侯彥明惠白蓮栽
- 紅塵不踏東華路,綠綺還攜閬風去。 -- 出自宋·吳泳·送李伯勇分教閬州
- 盤斜曲踏畬田去,露下星稀霜月寒。 -- 出自宋·阮閱·黃花渡
- 張弓仍踏弩,升降轆轤多。 -- 出自宋·曾慥·臨江仙·子後寅前東向坐
- 十年不踏門前路,只遣松風送我還。 -- 出自宋·李邴·謁迪上人
- 雨馀燕踏竹梢下,風動蝶隨花片飛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讀柳子厚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望鄉之
- 十年不踏橫山路,日望白云午里思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次韻郎中弟見寄
- 脫塵未踏鄰虛地,通籍猶分有小天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次韻曾微言見贈二首
- 馬蹄又踏春風去,勛業君看縱壑魚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和士特韻程進道舍人
- 兩腳不踏咸陽塵,兩眼不逐瀟湘春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黎道人自長沙入閩解后見這論蝗頗有所得自言
- 行知蹴踏胡塵靜,十萬吞江午飲時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宮詞三十三首
- 老難遍踏山中勝,且看輕云薄霧間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游廬山將歸有作二首
- 他年騰踏去,回觀等郵傳。 -- 出自宋·胡寅·題單令雙清閣
- 浮光喜踏山前月,弄影貪看水底云。 -- 出自宋·吳芾·和金克孝韻
- 騑騑蹴踏長楸道,喔喔下鳴芝草田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題金馬碧雞神祠
- 三年厭踏東華塵,聽雞走馬常踆踆。 -- 出自宋·李流謙·送王君弼寺丞出守臨邛
- 穩看騰踏上星辰。 -- 出自宋·管鑒·鷓鴣天·山色初晴翠拂云
- 昔年曾踏軟紅塵,回首修門七換春。 -- 出自宋·姜特立·和王粹中
- 天街倦踏軟紅塵,喜見宮梅漏泄春。 -- 出自宋·李洪·萬壽觀重萼梅
- 征鞍曉踏山頭月,客袂晝披松下風。 -- 出自宋·李淛·普熏院
- 亨衢騰踏早。 -- 出自宋·呂勝己·瑞鶴仙·人生如意少
- 今朝更踏山陰道,卻向云間認八松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山陰道中
- 平生腳踏紅塵處。 -- 出自宋·京鏜·賀新郎·試與姮娥語
- 馬蹄一踏沙頭滑,云腳半垂山頂齊。 -- 出自宋·趙善括·同葉宰餞春凈眾寺
- 游人又踏青山去。 -- 出自宋·程垓·菩薩蠻·和風暖日西郊路
- 歸來已踏梅花浪。 -- 出自宋·程垓·蝶戀花·畫閣紅爐屏四向
- 經年不踏軟紅塵,偶入修門中事新。 -- 出自宋·虞儔·離都下
- 蹇驢不踏長安道,恐落泥涂跡愈深。 -- 出自宋·虞儔·和子長縣尉林同年立春后十日風雪大作訪客不
- 祝君騰踏比奇章。 -- 出自宋·黃人杰·臨江仙·秋色三分繞過二
- 青鞋漸踏江頭草。 -- 出自宋·陳三聘·菩薩蠻·筇枝探得梅開了
- 便歸去、踏溪橋,慰我經年思憶。 -- 出自宋·陳三聘·夢玉人引·倚闌干久
- 只言騰踏已云遠,豈料轉輸由爾留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呈廣仲運干
- 歸來喜踏江南路。 -- 出自宋·盧炳·踏莎行·獵獵霜風
- 相攜卻踏溪橋路,薺麥連云住何處。 -- 出自宋·李壁·青神道中
- 漁翁瞑踏孤舟立,滄浪水深青冥闊。 -- 出自宋·高似孫·后欸乃辭
- 多時不踏章臺路。 -- 出自宋·高觀國·玉樓春
- 中年怕踏長亭路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青玉案·中年怕踏長亭路
- 夢魂不踏正牙班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眼兒媚·夢魂不踏正牙班
- 美人醉踏梅花月,笑領明年春事歸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次李參政所和五絕句韻因以為詩
- 真須腳踏層冰滑。 -- 出自宋·孫居敬·賀新郎·風月為佳節
- 兒惡臥,踏里裂。 -- 出自宋·劉學箕·賀新郎·曉聽兒曹說
- 女伴笑、踏青好,鳳釵偏、花壓鬢垂。 -- 出自宋·劉學箕·戀繡衾
- 馬路去踏東華塵,猿吟恐辜北山靈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壽程使君和獲白雁詩韻
- 平生不踏東川路,乘興克風爛漫游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束川懷古
- 但須牢踏腳根地,更要放開心里天。 -- 出自宋·吳潛·出郊再用韻賦三解
- 從教踐踏去,會有相逢者。 -- 出自宋·周弼·五云門外小亭
- 芒鞋遍踏苕溪岡,昌翔歸棹穿滄浪。 -- 出自宋·衛宗武·舟回自霅至黃橋負大作復反朱涇泊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