豁在第2個字的詩句
豁在第二個字的詩句
- 山豁何時斷,江平不肯流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黃家亭子二首
- 開豁喜新辟,逼仄忘舊礙。 -- 出自宋·辛棄疾·和趙晉臣敷文積翠巖去纇石
- 已豁煩襟悶,仍開病眼昏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東樓南望八韻
- 披豁慚深眷,睽離動素誠。 -- 出自唐·李商隱·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
- 齒豁頭童方悟此,乃翁見事可憐遲! -- 出自宋·陸游·示兒
- 齒豁不可補,發脫無由栽,清晨明鏡中,老色蒼然來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晨起
- 山豁逢孤寺,林窮渡小溝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野興
- 齒豁頭童盡耐嘲,即今爛飯用匙抄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初歸雜詠
- 欲豁孤懷誰晤語,夜彈長劍有余哀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早春對酒感懷
- 齒豁從教道字訛,負薪陌上且行歌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雨後快晴步至湖塘
- 呀豁青冥間,畜泄煙云亂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嵩山十二首·天門
- 敞豁天地歸,縈紆村落好。 -- 出自唐·陳陶·旅次銅山途中先寄溫州韓使君
- 虛豁登寶閣,三休極層構。 -- 出自唐·陳陶·和西江(一作江南)李助副使早登開元寺閣
- 眼豁浮生夢,心澄大道源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贈臨上人
- 最豁三農望,勻淹百草芽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次韻和仲咸對雪散吟三十韻
- 天豁晴光合,檐收雪汗乾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元宵懷都城簡胡令俊民時胡連夕在告
- 虛豁襟懷,籠通腋下,舒縮恣容雙肘。 -- 出自元·姬翼·望梅花 布袍
- 豁豁虛堂巧架成,地平相與遠山平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平山堂
- 穿豁下巖{山/牙}。 -- 出自南北·何遜·渡連圻詩
- 境豁目為縱,興長心特舒。 -- 出自宋·韓元吉·松江感懷
- 窗豁山侵座,扇搖風下松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謝秦校書與無可上人見訪
- 豁豁洋洋豁豁洋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長思仙
- 豁豁洋洋似害風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四仙韻
- 豁豁洋洋,詳詳審審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踏云行 師父贈譚仙詞曰,張公吃酒李公來,
- 高豁乾坤眼,山晴緣雨收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憑闌
- 齒豁頭童,眼昏耳聾。 -- 出自宋·釋惟一·小師惠林師孫法濟請贊
- 齒豁未須煩祝鯁,臂攣殊不礙持螯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上十四吟十首
- 軒豁百觚量,昂藏九尺身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紀游十首
- 軒豁青天露,凄迷白晝昏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跋方云臺文藁二十韻
- 軒豁見奇姿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再次韻
- 披豁塵襟盡,從容樂事并。 -- 出自宋·吳芾·和何倅與林大任韻二首
- 齒豁頭童已暮年,未容歸去亦堪憐。 -- 出自宋·吳芾·讀丐辭不允詔書感而有作
- 為豁散、蠻煙瘴雨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賀新郎·修月三千戶
- 披豁忘名位,高深詎測窺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謝張帥
- 披豁叨深眷,睽違耿素誠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送憲使江寺簿赴召
- 景豁謝幽事,竟日聆仙禽。 -- 出自宋·周弼·題蕺山僧竹閣
- 鳳豁云濤濯錦毛,龍翻雪浪澆銀甲。 -- 出自宋·華岳·浴
- 目豁乍窺千里浪,夢寒初宿五峰云。 -- 出自·李中·送相里秀才之匡山國子監
- 霧豁空江平,楚疏遠山出。 -- 出自宋·張嵲·致爽亭二首
- 頓豁城墮堵,深開壁穿窬。 -- 出自明·沈周·理折齒
- 欲豁塵襟須得月,題詩仍記共來時。 -- 出自宋·陳宓·八月十日同潘王游曾城和潘韻
- 軒豁挹西爽,天凈云影收。 -- 出自宋·崔次周·題梅山云悅樓
- 地豁天開眼界寬,兩山相對列巑岏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過小漢壩
- 野豁長江外,人家各自村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晚望江南
- 豁豁知人意,欣欣見物情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喜晴
- 尾豁過肩三二分,正是雌頭拖肚樣。 -- 出自宋·賈似道·論螻蟈形
- 齒豁眼已昏,鬒發坐成素。 -- 出自宋·釋文珦·泊舟
- 疏豁性情,谷虛而不盈;舒散胸膚,冰渙而不凝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
- 眼豁開,方始見。 -- 出自宋·釋智朋·偈傾一百六十九首
- 大豁□幽徹洞天,分明平地有蓬山。 -- 出自宋·張熙·題碧落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