衡在第6個(gè)字的詩(shī)句
衡在第六個(gè)字的詩(shī)句
- 桂水分五嶺,衡山朝九疑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江西送友人之羅浮
- 湘水回九曲,衡山望五峰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送長(zhǎng)沙陳太守其一
- 九疑聯(lián)綿屬衡湘,蒼梧獨(dú)在天一方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
- 歸來(lái)只作水衡卿,我欲攜壺就君飲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王伯AA28守虢
- 誰(shuí)施大圓鏡,衡霍入戶牖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吳子野將出家贈(zèng)以扇山枕屏
- 鄂渚分云樹,衡山引舳艫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過(guò)南岳入洞庭湖
- 溟漲鯨波動(dòng),衡陽(yáng)雁影徂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舟出江陵南浦,奉寄鄭少尹(審)
- 吾亦忘青云,衡茅足容膝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四月池水滿
- 年鬢日堪悲,衡茅益自嗤。 -- 出自唐·李商隱·詠懷寄秘閣舊僚二十六韻
- 孤艇渺煙波,衡門暗薜蘿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自詠
- 題詩(shī)且欲遍衡廬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閑游
- 床席呻吟里,衡茅隱約中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病中作
- 齊民本自樂(lè)衡門,水旱那知不自存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
- 小雨戒新寒,衡茆已怯寬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新寒
- 小聚風(fēng)煙外,衡門水竹間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衡門
- 裘褐風(fēng)霜逼,衡茆醉夢(mèng)兼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秋晚歲登戲作
- 小甕家家酒,衡門世世農(nóng)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驛壁偶題
- 陋巷牛羊跡,衡門鳥雀聲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投老
- 籃輿隨意出衡門,日已沉山野未昏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肩輿至湖桑埭
- 支徑秋原上,衡門夕照中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舍北
- 桑竹穿村巷,衡茅隔土垣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與兒子至東村遇父老共語(yǔ)因作小詩(shī)
- 昏昏霧雨暗衡茅,兒女隨宜治酒殽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巢
- 出游恥懷禰衡刺,歸臥盡讀倚相書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寄題王才臣山居
- 江風(fēng)吹雨暗衡門,手碾新茶破睡昏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飯罷碾茶戲書
- 還山惟自訟,衡茅屏幽陃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中夜睡覺(jué)兩目每有光如初日歷歷照物晁文元公
- 年年辛苦來(lái)衡岳,羽翼摧殘隴塞霜。 -- 出自唐·杜牧·雁
- 開(kāi)門爛用水衡錢,巻起黃河向身瀉。 -- 出自唐·李賀·秦宮詩(shī)
- 峣武經(jīng)陳?ài)E,衡湘指故園。 -- 出自唐·張九齡·奉使自藍(lán)田玉山南行
- 翼軫粲垂精,衡巫屹環(huán)峙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韓十八侍御見(jiàn)示岳陽(yáng)樓別竇司直詩(shī),因令屬和
- 湘江含碧虛,衡嶺浮翠晶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送李策秀才還湖南,因寄幕中親故兼簡(jiǎn)衡州呂
- 用才同踐鈞衡地,稟氣終分大小年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和仆射牛相公追感韋裴六相登庸,皆四十余未
- 莫道東山遠(yuǎn),衡門在夢(mèng)思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還東山洛上作
- 若訪張仲蔚,衡門滿蒿萊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終南云際精舍尋法澄上人不遇,歸高冠東潭石
- 勝概紛滿目,衡門趣彌濃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因假歸白閣西草堂
- 閣涵空翠連衡阜,門枕寒江落楚帆。 -- 出自宋·歐陽(yáng)修·送鄭革先輩賜第南歸
- 鳴玉鏘登降,衡牙響曳婁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病中書懷呈友人
- 歌吹歡娛夕,衡門可屬垣。 -- 出自宋·晏殊·上元夕次韻答張諫議
- 京邑多歡娛,衡湘暫沿越。 -- 出自唐·王昌齡·次汝中寄河南陳贊府
- 楚甸供王日,衡陽(yáng)入貢年。 -- 出自唐·李嶠·茅
- 律諧風(fēng)自艮,衡正斗垂寅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次韻郊祀慶成
- 迢遞阻瀟湘,衡皋迥,斜艤蕙蘭汀渚。 -- 出自宋·周邦彥·南浦·淺帶一帆風(fēng)
- 此夜情應(yīng)切,衡陽(yáng)舊住峰。 -- 出自唐·賈島·寄慈恩寺郁上人
- 洞府修真客,衡陽(yáng)念舊居。 -- 出自唐·李隆基·送道士薛季昌還山
- 大帝聞其名,衡茅降至尊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(jiān)·慈竹
- 赤縣朝稱埋,衡山德共尊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利路提刑亡伯郎中挽詞二首
- 赤縣朝稱理,衡山德共尊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利路提刑亡伯郎中挽詞二首
- 異日儻相過(guò),衡門翦蒿萊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寄杜仲觀
- 憶昨走京塵,衡門始相識(shí)。 -- 出自宋·曾鞏·寄王介卿
- 陶家五柳簇衡門,還有高情愛(ài)此君。 -- 出自唐·司空?qǐng)D·楊柳枝二首
- 積劃滿春庭,衡門永書扃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感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