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在第13個字的詩句
行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
- 杜宇有情移別樹,野共無主傍行人。 -- 出自宋·夏竦·送人之淮西
- 西塞山前漁唱遠,洞庭波上雁行斜。 -- 出自宋·王琪·望江南/憶江南
- 香車不復故道來,血淚空沾舊行轍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切切
- 武夷山下出清泉,觀象宜知果行緣。 -- 出自宋·包恢·寄題武夷橘林小隱
- 亦到舊時攜妓處,野人行馌婦行歌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金陵雜興二百首
- 出門莽莽無所適,青草門前少行客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書懷
- 綠砌苔香,紅橋水暖,笑捻吟髭行復行。 -- 出自宋·葛長庚·沁園春·嫩雨如塵
- 春光好,尋個□□,小小籃輿漫行適。 -- 出自宋·葛長庚·蘭陵王·一溪碧
- 看尺玉林山上下,還須渠是當行家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雪后梅邊
- 人言欠渠揮翰手,倘及春江戒行李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呈和仲
- 已覺蘆花洲渚冷,水天歸雁著行飛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次韻陳帳管秋思
- 賴有月明千里共,煙寒數筆落行窩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答趙玉妝
- 空山十日雪塞門,天荒地老無行人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合紙屏為小閣畫臥袁訪戴其上名之曰聽雪各與
- 官滿只稱前進士,路貧休問小行年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陪吳總侍集研山用趙端明送行韻
- 團鳳烹來奴仆等,老龍畢竟當行家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趙龍學寄陽羨茶為汲蜀井對瓊花烹之
- 帶雪野風吹旅思,入云山火照行衣。 -- 出自宋·伍喬·冬日道中
- 愿得化為松上鶴,一雙飛去入行云。 -- 出自唐·步非煙·答趙象
- 本合陰司受苦,卻如今,物外修行得做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滿庭芳·人生七十
- *儀橋邊出現,勸臧公、早做修行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滿庭芳 重陽真人升霞之后
- 氣斷魂歸冥路,自心知、并無功行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滿庭芳 破迷
- 道本易行易曉,奈心違、難曉難行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滿庭芳 離眾生示門人
- 識得水云活計,更無勞、足力游行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滿庭芳 贈朱官人張書表
- 飲罷聞風聲不困,聲聲都了顯行藏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望蓬萊 了蟬
- 幼則隨群,長而異眾,一心法?行持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滿庭芳 混元劉法師升化,以詞贊之
- 擒猿馬,邪生智巧,鍛煉列另端行。 -- 出自元·譚處端·漢宮春·自慕貧閑
- 卿尚粗解中行頡,我慚不識左行怯。 -- 出自清·梁啟超·紀事二十四首
- 公暇頻陪塵外游,朝天仍得送行舟。 -- 出自宋·周敦頤·萬安香城寺別虔守趙公
- 落葉蟬聲古渡頭,渡頭人擁欲行舟。 -- 出自宋·周敦頤·江上別石郎中
- 九十風光能有幾,東風遽作遠行人。 -- 出自宋·真山民·三月晦日
- 平生骨肉欣戚同,世上悠悠幾行路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墜馬后柬蕭文明給事長句并呈同游諸君子
- 興發便須呼筆札,酒酣欹側雁行題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西山和許廷冕劉時雍汪時用三兵部韻(四首)
- 瀟相洞庭云水隔,山路坡陁斷行客。 -- 出自宋·畢士安·楊照承議蘆雁枕屏
- 生平有道付滄洲,今日床頭動行色。 -- 出自宋·畢士安·楊照承議蘆雁枕屏
- 孤根未必靈均種,推作離騷輩行看。 -- 出自宋·鄧林·蘭
- 稟乎人性是常情,遞相映帶可行止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產藥要教千日化,玄門全藉五行清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不用乘槎厲東海,一江星漢擁行舟。 -- 出自宋·楊時·江上夜行
- 時號嘉興為輔郡,出分重寄護行京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上廣東運副馬少卿壽十口號
- 但疑贛人送未了,洪人又送朝行京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送劉尚書再守贛之一年移帥豫章
- {太簇為徽}小太率禮,不愆于行。 -- 出自隋·佚名·紹興祀大火十二首
- 羽籥低昂文綴已,干戚蹈厲武行初。 -- 出自隋··郊廟歌辭·享先農樂章·舒和
- 干旄羽籥相虧蔽,一進一退殊行綴。 -- 出自隋··郊廟歌辭·享文敬太子廟樂章·送文舞迎武舞
- 但見枝枝映流水,不知片片墮行塵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姑蘇雜詠 百花洲(在姑蘇臺下)
- 紙幡剪得招魂去,只向當時送行處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征婦怨
- 瘦駝臥磧歇鈴車,撲朔陰沙鬼行野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黑河秋雨引賦趙王孫家琵琶蓋其名也
- 前歌《蜀道難》,后歌《逼仄行》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夜聞謝太史誦李杜詩
- 風卷雙旌雪覆韉,遠騎白馬出行邊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送滎陽公行邊
- 殷勤把酒問花枝,看過春風幾行客? -- 出自明·高啟·初入京寓天界西閣對辛夷花懷徐七記室
- 月在鄜州能到此,人游梁苑誤行期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寄謝任伯察院
- 立朝不得當言路,在野無從自行田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旅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