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在第3個字的詩句
菩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“身如菩提樹,心如明鏡臺”的意思及全詩賞析 -- 出自··
- 文殊菩薩,出化清涼,神通力以現(xiàn)他方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行香子·文殊菩薩
- 本結菩提香火社,為嫌煩惱電泡身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興果上人歿時題此訣別兼簡二林僧社
- 暗數(shù)菩提子,閑看薜荔花。 -- 出自唐·皮日休·寂上人院聯(lián)句
- 普賢菩薩不來,山谷老人不去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戲呈峨眉僧正簡之頌
- 不算菩提與闡提,惟應執(zhí)著便生迷。 -- 出自唐·司空圖·與伏牛長老偈二首
- 手種菩提心劍戟,先墮釋迦輪轉。 -- 出自清·鄭燮·念奴嬌 高座寺
- 恍疑菩薩面,初以粉金涂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蠟梅
- 觀音菩薩正定心,釋迦如來大圓覺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西林入室歌
- 真成菩薩魔,未免化城咎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送法寶禪師
- 圣容菩薩來西天,廬仙夏人在東土。 -- 出自宋·釋惟一·偈頌一百三十六首
- 常啼菩薩賣心肝,負前狼籍誰人買。 -- 出自宋·釋惟一·偈頌一百三十六首
- 忉忉菩薩語,切切老婆心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送金仙上人罷講
- 欲行菩薩道,忍辱護真心。 -- 出自唐·寒山·詩三百三首
- 生長菩提子,遍蓋天中天。 -- 出自唐·寒山·詩三百三首
- 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臺;時時勤拂拭,莫使有塵埃。 -- 出自唐·神秀·偈一
- 了知菩提長,念起我何曾。 -- 出自宋·洪邁·梅花
- 我有菩提燈,常照虛室內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相識惠菩提葉燈戲為頌日
- 不用菩提葉,煩他巧裝綴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相識惠菩提葉燈戲為頌日
- 藥王菩薩知君是,乞取刀圭救病翁。 -- 出自宋·王灼·答戴時行
- 喜君菩寢凝香暇,念我哀涂稅駕初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用前韻贈張正仲朝散二首
- 水浸菩提坐,風傳戒定香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扇子詩
- 佛國菩提樹,莊園不系舟。 -- 出自宋·舒邦佐·隱幾
- 能謳菩薩蠻。 -- 出自宋·郭應祥·菩薩蠻·泉江三遇昌陽節(jié)
- 佛說菩提泉,其性本澄澈。 -- 出自宋·王柏·贈仙山剛公新創(chuàng)香林
- 湯飲菩提泉,饑來噍芻苾。 -- 出自宋·王柏·牧歌寄謙牧翁
- 盈盈菩薩面,一莞生幾案。 -- 出自宋·張埴·春日瓶花
- 除去菩薩,扶立生鐵。 -- 出自·***·后唐軍士謠
- 誓坐菩提樹,高躋寂滅場。 -- 出自宋·釋智圓·湖居感傷
- 空余菩薩臺,落日風吹黃。 -- 出自明·張羽·紀行十首 高郵城
- 身是菩提樹,已非凡草木。 -- 出自清·曾燠·羅漢松
- 已杖菩薩竹,更來羅漢松。 -- 出自宋·晁公溯·中巖長老子文送羅漢松
- 諸佛菩薩慈憫故,教以一舍無復取。 -- 出自宋·陳祖仁·釋宗顯重修寶梵院
- 我謂菩薩如水月,一水一月同照曜。 -- 出自宋·林之奇·觀音畫贊
- 樹有菩提僧不命,卻將折桂榜閹名。 -- 出自宋·錢聞詩·折桂庵
- 僧臘菩提樹,禪心菡萏花。 -- 出自宋·盛松坡·烏石山僧舍
- 大悲菩薩千手眼,如人背后摸枕頭。 -- 出自宋·釋道樞·頌古三十九首
- 二乘菩薩何年盡,諸佛凡夫早晚休。 -- 出自宋·釋道顏·頌古
- 牛頭菩薩面,馬面夜叉頭。 -- 出自宋·釋道顏·頌古八首
- 觀音菩薩將錢賣糊餅,放下元來是個饅頭。 -- 出自宋·釋慧性·偈頌一百零一首
- 若非菩薩超越世出,世間焉能獲二殊勝。 -- 出自宋·釋可湘·觀音贊
- 幸有菩提真妙果,年年同獻佛生辰。 -- 出自宋·釋紹曇·偈頌一百零四首
- 善護菩提樹有年,金枝玉葉蔭兒孫。 -- 出自宋·釋紹曇·偈頌一百一十七首
- 不唱菩薩蠻,休暇說佛法。 -- 出自宋·釋紹曇·偈頌一百一十七首
- 智度菩薩母,容受一切法。 -- 出自宋·釋師范·偈頌一百四十一首
- 觀音菩薩將錢買胡餅,放下手卻是饅頭,韶陽老人得一橛。 -- 出自宋·釋師范·偈頌七十六首
- 慚愧菩薩摩訶薩,春風幾時來,解此黃河凍,令魚化作龍,直透桃花浪。 -- 出自宋·釋思岳·偈二首
- 觀音菩薩將錢買胡餅,放下卻是一塊生鐵。 -- 出自宋·釋曇華·偈頌六十首
- 只這菩提本無樹,撩天映岳碧層層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頌證道歌·證道歌
- 上乘菩薩信無疑,為法忘軀世所希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頌石頭和尚草庵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