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在第13個字的詩句
茅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
- 圣主更新大化年,趨朝正預(yù)拔茅連。 -- 出自宋·陳淳·挽孫少卿四首
- 洞府夜光傳玉印,石壇月色禮茅君。 -- 出自宋·陳大方·萬壽觀
- 沒曉園林玉萬株,最宜梅竹與茅廬。 -- 出自宋·陳文蔚·雪中約嘉言叔
- 化境何年斲取還,嶄然擢秀瘴茅間。 -- 出自宋·程敦厚·擢秀峰
- 永言想遐{左足右屬},終老茅檐棲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秋晚雜書三十首
- 甚欲不餐煙火食,頗能時賦草茅詩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病后夏初雜書近況十首
- 憶昔年垂五十詩,紫陽山下結(jié)茅茨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思家五首
- 特創(chuàng)小亭觀蘚石,待穿枯沼架茅橋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葺圃
- 頗恨東風(fēng)巧入簾,不論朱戶與茅檐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立春
- 家住西湖深更深,古松隱裹禮茅君。 -- 出自宋·黃庚·林高士隱居
- 彭門大師日崇惠,裁基創(chuàng)始成茅廬。 -- 出自宋·利書記·天柱雉兒行
- 淺淺溪流短短籬,碧於深處小茅茨。 -- 出自宋·劉應(yīng)時·山居
- 我讀儒者知長幼,產(chǎn)香先禮大茅君。 -- 出自宋·陸文圭·大茅峰四絕句
- 行盡溪山千里里,只宜此地結(jié)茅亭。 -- 出自宋·陸文圭·深山佳處子昂宣城友人書
- 識拔端由品藻公,位置無嫌草茅賦。 -- 出自宋·陸文圭·題分宜謝草廬行卷
- 不分鳥鴉啼錦樹,絕憐紫燕傍茅檐。 -- 出自宋·陸文圭·效后村髓
- 亂山堆翠如削玉,中有幽人結(jié)茅屋。 -- 出自宋·饒魯·稠山茅屋
- 此老胸襟玉雪清,逃禪畫里著茅亭。 -- 出自宋·史彌寧·過梅塢
- 白石磷磷積翠嵐,翠嵐深處結(jié)茅庵。 -- 出自宋·釋道濟·諷阻臨安趙府尹伐凈慈寺門松
- 留得寒窗夜來月,三更依舊照茅堂。 -- 出自宋·釋道顏·頌古
- 雨馀野禽聲斷續(xù),清陰碧流繞茅屋。 -- 出自宋·釋惠璉·書粢上人庵
- 而今底事難覆藏,蓋是火后莖茅長。 -- 出自宋·釋慧空·南華利侍者持{上蟲下丙}和尚語至疏山請校入
- 憂心殷殷日將暮,手持空筐返茅屋。 -- 出自宋·釋文珦·寒風(fēng)
- 遁跡無圖匿姓名,萬重山后葺茅亭。 -- 出自宋·釋延壽·山居詩
- 禪罷吟來無一事,遠山驅(qū)景入茅軒。 -- 出自宋·釋延壽·山居詩
- 節(jié)旄落盡何斕斑,野翁提攜出茅菅。 -- 出自宋·舒坦·詠蔗
- 為愛寒花晚節(jié)香,故栽松逕與茅堂。 -- 出自宋·舒岳祥·次和楊中齋讀閬風(fēng)菊譜因覓本植齋前韻
- 玉案清香入夜焚,紫煙成蓋覆茅君。 -- 出自宋·宋無·游三茅華陽諸洞
- 澹靜姿儀簡曠縱,結(jié)庵深對大茅峰。 -- 出自宋·田況·寄道士張明真
- 道德文章滿足翁,曾將佳句詠茅峰。 -- 出自宋·王遂·題順寧壁
- 官事歸來夜雪埋,兒曹燈火小茅齋。 -- 出自宋·翁逢龍·夜讀
- 縈紆三徑襄枳棘,庇蔭萬木藏茅茨。 -- 出自宋·謝伋·紹興甲寅正月至吳文叟山莊
- 妻子已諳風(fēng)露慣,篷窗便可當(dāng)茅廬。 -- 出自宋·楊公遠·次金東園漁家雜詠八首
- 黃金百鎰箋一幅,多謝春風(fēng)到茅屋。 -- 出自宋·曾原·作歌詠蘇云卿
- 疏廣拂衣慚不早,芰荷舟舫草茅蘆。 -- 出自宋·張伯常·宿難老堂
- 飲犢上流奔軼者,何年來此結(jié)茅堂。 -- 出自明·張簡·破山澗上聽水
- 百尺財前清絕地,道人先我著茅庵。 -- 出自宋·張自明·龍隱庵
- 醫(yī)至猶言疾可為,酸風(fēng)吹訃落茅茨。 -- 出自宋·趙必象·挽李自玉
- 落日銜山烏石堠,淡煙籠月白茅坪。 -- 出自宋·趙汝礩·烏石驛
- 輕衫拂石踏花歸,近傍青城結(jié)茅屋。 -- 出自宋·周麟之·送臺道人
- 天上歸來兩須星,間中搆得小茅亭。 -- 出自宋·周珣·垗上亭落成
- 幾回乞身向藩省,未許曝背歸茅檐。 -- 出自元·陳基·謝從義參軍自京還言危中書見問且訝無書因寄
- 門徑斜斜一半荒,鐘山終日抱茅堂。 -- 出自明·蔡羽·新春旅懷報東橋中丞
- 聞?wù)f城邊新買得,隔花流水一茅茨。 -- 出自明·程嘉燧·桃樹下作
- 老我塵中無隱處,借君余地著茅廬。 -- 出自明·方炯·莒溪耕隱
- 入城半里無人語,枯木寒鴉幾茅宇。 -- 出自明·顧夢圭·漷縣行
- 郵亭咫尺堪投宿,手握親姑憩茅屋。 -- 出自明·金華宋氏·題郵亭壁歌
- 慚愧竹西池上路,依然風(fēng)雨一茅堂。 -- 出自明·劉崧·仲冬二日由下徑輿疾還珠林悼風(fēng)景之頓殊幸茅
- 天王垂誠在竹宮,齊民望駕窺茅舍。 -- 出自明·陸釴·齋居閱東坡定惠院詩次韻遣興
- 商氣蕭森下紫虛,亂飄松葉覆茅廬。 -- 出自明·馬氏女·秋閨夢戍詩(六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