舟在第6個(gè)字的詩(shī)句
舟在第六個(gè)字的詩(shī)句
- 些舟以此詩(shī),舟亦能聽不。 -- 出自宋·釋文珦·哭立虛舟
- 郭外遙通海,舟前少見山。 -- 出自宋·釋文珦·送僧之華亭
- 路轉(zhuǎn)新塘曲,舟通別墅幽。 -- 出自宋·釋文珦·竹坡舊隱
- 波平暫喜扁舟穩(wěn),天闊回瞻故壘空。 -- 出自宋·釋文珦·千里
- 墳柏起陰風(fēng),舟行謁祭同。 -- 出自宋·釋文珦·曹娥廟
- 明朝謾凝睇,舟已過桐廬。 -- 出自宋·釋文珦·送林弓寮?xì)w閩省覲竹豀中書往赴安豀縣新任
- 衣傳方石偈,舟泊丈亭潮。 -- 出自宋·釋文珦·送友人住海寺
- 輪數(shù)珠,泛蓮舟。 -- 出自宋·釋心月·趙通判請(qǐng)贊觀音
- 飄搖水面漁舟穩(wěn),宛轉(zhuǎn)風(fēng)前玉笛哀。 -- 出自宋·釋行海·西湖早春
- 寺憶清溪繞,舟移曲岸分。 -- 出自宋·釋永頤·送通上歸仙潭寺
- 藏山於澤,藏舟於壑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偈頌二百零五首
- 水月茫茫兮舟棹閑,雪云冉冉兮路岐絕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偈頌七十八首
- 順?biāo)泔L(fēng),歸舟到岸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偈頌七十八首
- 大川欲濟(jì)須舟檝,大廈謀成必巨材。 -- 出自宋·釋宗演·頌古二十四首
- 南州幾萬家,舟楫江湖上。 -- 出自宋·舒坦·題放生池
- 白頭浪裹葉舟輕,全靠檣桅寄死生。 -- 出自宋·宋伯仁·歸渡柴墟江口
- 吳中據(jù)江恃舟檝,惴惴栗栗聊偷安。 -- 出自宋·蘇籀·去年一首
- 金昌亭下泊舟艫,木馬關(guān)西趙郡蘇。 -- 出自宋·蘇籀·送蘇念八郎下第西歸梁益
- 南來放馬遵舟楫,鱸鱖西風(fēng)號(hào)本鄉(xiāng)。 -- 出自宋·蘇籀·舊游一絕
- 持平愿取乘舟勢(shì),納約先看補(bǔ)袞功。 -- 出自宋·孫應(yīng)時(shí)·送別袁公四詩(shī)
- 其桴聊聊,共舟齒齒。 -- 出自宋·孫應(yīng)時(shí)·唐侯仲友之守臺(tái)為浮梁於江象令蔣鶚考叔賦江
- 駐征客之行舟,失遠(yuǎn)村之芳樹。 -- 出自宋·唐仲友·續(xù)八詠·薰風(fēng)夏更宜
- 已約桐君候舟楫,當(dāng)令風(fēng)月往迎參。 -- 出自宋·滕岑·綠柿寄開欲游釣臺(tái)以詩(shī)謝
- 輦駐花邊靜,舟攢柳外多。 -- 出自宋·汪炎昶·擬唐臣春苑池應(yīng)制
- 明朝買得扁舟去,兩岸匾化夾櫓聲。 -- 出自宋·汪儀鳳·題豐城驛
- 故人難望扁舟至,遠(yuǎn)信誰憑驛使回。 -- 出自宋·汪應(yīng)辰·雪中梅花
- 逸亭野老泛舟來,迥立蒼茫游覽縱。 -- 出自宋·王從道·夔州歌簡(jiǎn)晁子西
- 松江牢落一舟歸,中有人驚歲月違。 -- 出自宋·王阮·九日獨(dú)泛松江一首
- 岸上猶哀懼,舟中爭(zhēng)得安。 -- 出自宋·熊知至·句
- 滾滾□下水,舟舟皆濟(jì)川。 -- 出自宋·楊叔蘭·玉泉山
- 川流無津涯,舟去□復(fù)還。 -- 出自宋·楊叔蘭·玉泉山
- 錦帆不送龍舟返,并覆亡隋入巨波。 -- 出自宋·易士達(dá)·汴水
- 王事三旬外,舟程六驛逾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由上饒之貴溪舟中書事
- 一家滿載扁舟里,兩槳春風(fēng)去似飛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丐外得括蒼東歸侍次
- 江風(fēng)初靜扁舟穩(wěn),臥看青天行白云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桐廬舟中
- 十舟先粉百舟敗,連艟接艦成飛埃。 -- 出自宋·員興宗·歌兩淮
- 臣聞疇昔論,舟師利通捷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被旨許浦閱舟歸
- 書債頻年積,舟行一水期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和張思濟(jì)縣尉韻二首
- 便欲挾浪扁舟西,褰裳回首忻從之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過渠江渡
- 輦石竟無謀,舟至不敢征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過新灘百里小駐峽州城
- 垍湖潭畔呼舟渡,苦竹林邊策杖回。 -- 出自宋·曾季貍·疏山三首
- 漁翁幾十迎舟拜,沙鳥成雙夾旆飛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玉·寄新定蘇七太守
- 煙波萬里浮舟國(guó),云木華亭鶴唳鄉(xiāng)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玉·題月波樓
- 東南船{左舟右覽}風(fēng)方順,西北樓臺(tái)日向陰。 -- 出自宋·章仙巖·六和塔
- 人從日邊別,舟渡鑒中來。 -- 出自宋·鄭戩·送馀姚知縣陳最寺丞
- 刑楚豈不佳,舟楫非吾情。 -- 出自宋·周緒·書事
- 空尋晉客維舟岸,不見秦朝避世人。 -- 出自宋·朱顯之·句
- 縱游閑泛蘭舟穩(wěn),半醉狂眠石席涼。 -- 出自宋·祖無擇·和題東湖
- 水陸飛芻粟,舟車互聯(lián)絡(luò)。 -- 出自元·陳基·通州
- 漁子蒼茫泛舟入,林翁傴僂渡橋行。 -- 出自明·戴良·袁君庭玉以所藏何思敬山水圖求題為賦長(zhǎng)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