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在第7個字的詩句
老在第七個字的詩句
- 將家就魚麥,歸老江湖邊。 -- 出自唐·元結·賊退示官吏
- 誰能家此地,終老可自全。 -- 出自唐·元結·招陶別駕家陽華作
- 年發已從書劍老,戎衣更逐霍將軍。 -- 出自唐·李益·上黃堆烽
- 漢庭議事先黃老,麟閣何人定戰功。 -- 出自唐·李益·赴渭北宿石泉驛南望黃堆烽
- 此景一拋吟欲老,可能文字圣朝知。 -- 出自唐·張喬·歸舊山
- 行歌風月好,莫老錦城間。 -- 出自唐·張喬·送許棠下第游蜀
- 久閑時得句,漸老不離禪。 -- 出自唐·張喬·贈敬亭清越上人
- 何當向云外,免老別離間。 -- 出自唐·張喬·長安書事
- 百四十年庭樹老,如今重得見詩人。 -- 出自唐·張喬·題上元許棠所任王昌齡廳
- 千燈有宿因,長老許相親。 -- 出自唐·張喬·雨中宿僧院
- 地寒松影里,僧老磬聲中。 -- 出自唐·張喬·題山僧院
- 羌戎不識干戈老,須賀當時圣主明。 -- 出自唐·張喬·再書邊事
- 孤吟望至公,已老半生中。 -- 出自唐·崔涂·喜友人及第
- 若無仙分應須老,幸有歸山即合休。 -- 出自唐·崔涂·金陵晚眺(一作懷古)
- 春歸江海上,人老別離中。 -- 出自唐·皇甫冉·逢莊納因贈
- 徒思一攀送,羸老蓽門中。 -- 出自唐·皇甫冉·送王相公之幽州
- 縱令得官身須老,銜恤終天向誰道? -- 出自唐·薛逢·鄰相反行
- 青春枉向鏡中老,白發虛從愁里生。 -- 出自唐·薛逢·追昔行
- 卻閑思洞穴,終老曠桑麻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書懷
- 行年忽已壯,去老年更幾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下第后屏居書懷寄張侍御
- 長亭古木春先老,太華青煙晚更深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長安寓居寄柏侍郎
- 半生都返性,終老擬安貧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友人話別
- 浮世總應相送老,共君偏更遠行多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客洛酬劉駕
- 徒隨眾人后,擬老一生中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長安書懷投知己(一作投邢員外)
- 獻禽天子孝,存老圣皇情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奉和圣制幸鳳湯泉應制
- 京華遙比日,疲老颯如冬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廣州蕭都督入朝過岳州宴餞得冬字
- 我聞西漢日,四老南山幽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贈崔公
- 十年天地干戈老,四海蒼生吊哭深。 -- 出自清·顧炎武·海上
- 頻行識草樹,漸老傷年發。 -- 出自唐·朱放·剡溪行卻寄新別者
- 未甘身世成虛老,大見天心卻太平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感憤
- 高樓曉憑秋色老,煙容雨氣相蒙垂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寒林石屏
- 好說青山從我老,當分白日與君閑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送和秘校
- 何計脫身來此老,青山白發兩忘年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登郡樓
- 回首西城望詩老,此心此性復如何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閑居奉寄幾道
- 惜不見其壯,已老吁呵訝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贈廬山者居訥
- 山野不逢終更老,閭閻無用始為材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次韻和人古松
- 薦口不加張柬老,明朝竟放孔戣歸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代人送常州致仕張待制
- 水寒波刺甲,土老岸髯莎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九曲池悼古
- 行曷為兮天下,老吾身而不歸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陬操
- 舟吞遠海鯨鯢老,餌滿平湖網罟深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和人放魚
- 記得眉山文翰老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定風波·九日登臨有故常
- 是非袞袞書生老,歲月匆匆燕子回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對酒
- 林深受風得,柏老到霜知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蒙知府寵示秋日郡圃佳制遂侍杖屨逍遙林水間
- 平生木上座,臨老始相知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夜步堤上三首
- 后飲屠蘇驚已老,長乘舴艋竟安歸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元日
- 只愁一夜梅花老,看到天明付與春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除夜二首
- 非無拄杖終傷老,負此名山四十年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衡岳道中
- 經行天下半,送老此途間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山齋
- 避地梁鴻不偕老,弄烏萊子若為心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陳叔易學士母阮氏挽詞二首
- 舟前落花慰野老,浦口杜若愁湘君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送張仲宗押戟歸閩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