翠在第7個字的詩句
翠在第七個字的詩句
- 逡巡上車去,濕翠浮煙嵐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村舍小酌
- 小孤特奇麗,丹翠凌云起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觀小孤山圖
- 煙波蘸山腳,濕翠到闌邊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真珠園雨中作
- 鮑郎山前路,空翠浮煙霏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早自偏門入城晚出南堰門以歸
- 破云山踴千螺翠,經雨波涵一鏡秋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初夏郊行
- 水聲侵笑語,嵐翠撲衣裳。 -- 出自唐·杜牧·除官歸京睦州雨霽
- 千里暮山重疊翠,一溪寒水淺深清。 -- 出自唐·杜牧·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
- 吳王宮殿柳含翠,蘇小宅房花正開。 -- 出自唐·杜牧·悲吳王城
- 莫將榆莢共爭翠,深感杏花相映紅。 -- 出自唐·杜牧·柳長句
- 雨歇天高,望斷翠峰十二。 -- 出自宋·柳永·卜算子·江風漸老
- 颯颯霜飄鴛瓦,翠幕輕寒微透,長門深鎖悄悄,滿庭秋色將晚。 -- 出自宋·柳永·斗百花·颯颯霜飄鴛瓦
- 算伊別來無緒,翠消紅減,雙帶長拋擲。 -- 出自宋·柳永·傾杯樂
- 繡畫出、萬紅千翠。 -- 出自宋·柳永·剔銀燈·何事春工用意
- 蘭風桂露灑幽翠,紅弦裊云咽深思。 -- 出自唐·李賀·洛妹真珠
- 頭玉磽磽眉刷翠,杜郎生得真男子。 -- 出自唐·李賀·唐兒歌〈杜豳公之子〉
- 眼前不道無蒼翠,偷得鍾山隔水看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寄沈道原
- 坐上煙嵐生紫翠,影中樓閣見青朱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留題曲親盆山
- 夕陽連雨足,空翠落庭陰。 -- 出自唐·孟浩然·題義公禪房
- 回看后雕色,青翠有松筠。 -- 出自唐·孟浩然·重酬李少府見贈
- 水痕侵岸柳,山翠借廚煙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漢上題韋氏莊
- 結廬對中岳,青翠常在門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緱山西峰草堂作
- 寺南幾十峰,峰翠晴可掬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題華嚴寺瑰公禪房
- 池涼醒別酒,山翠拂行鑣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崔駙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(得苗字)
- 合歡枝上香房翠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漁家傲·荷葉田田青照水
- 露裛嬌黃風擺翠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漁家傲·露裛嬌黃風擺翠
- 別來已隔千山翠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玉樓春
- 巉巉起絕壁,蒼翠非刻鏤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憶山示圣俞
- 嵩峰三十六,蒼翠爭聳出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班班林間鳩寄內
- 況逢秋雨霽,濃翠新染濯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登絳州富公嵩巫亭示同行者
- 忽值秋日明,彩翠浮空虛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送曇穎歸廬山
- 但掛千丈虹,紫翠橫空虛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答梅圣俞大雨見寄
- 池光開小幌,山翠入重城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逸老亭
- 山僧引客尋蒼翠,歷盡參差到平地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宿金山
- 情舒喜面山浮翠,袖滿薰風涼透時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即席次君禮年兄韻
- 梅嶺寒煙藏翡翠,桂江秋水露鰅鳙。 -- 出自唐·柳宗元·柳州寄丈人周韶州
- 或采明珠,或拾翠羽。 -- 出自魏晉·曹植·洛神賦
- 已落又開橫晚翠,似無如有帶朝紅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反生桃花發因題
- 韶光染色如蛾翠,綠濕紅鮮水容媚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春洲曲
- 碧嶂淺深驕晚翠,白云舒卷看春晴。 -- 出自宋·范仲淹·和沈書記同訪林處士
- 銀屏展盡遙山翠。 -- 出自宋·晏殊·蝶戀花·紫菊初生朱槿墜
- 臉傅朝霞衣剪翠。 -- 出自宋·晏殊·漁家傲·臉傅朝霞衣剪翠
- 蕭娘斂盡雙蛾翠。 -- 出自宋·晏殊·秋蕊香·向曉雪花呈瑞
- 玉酒頻傾,朱弦翠管,移宮易調。 -- 出自宋·晏殊·連理枝
- 回丹縈岫空,復翠上巖櫳。 -- 出自唐·王勃·秋日仙游觀贈道士(一作駱賓王詩)
- 出紅扶嶺日,入翠貯巖煙。 -- 出自唐·李世民·望終南山
- 疏黃一鳥弄,半翠幾眉開。 -- 出自唐·李世民·春池柳
- 散影玉階柳,含翠隱鳴蟬。 -- 出自唐·李世民·賦得弱柳鳴秋蟬
- 分黃俱笑日,含翠共搖風。 -- 出自唐·駱賓王·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·秋菊
- 草色染來藍樣翠,桃花洗得內般紅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明發海智寺遇雨二首
- 政是春山眉樣翠,被渠淡粉作糊涂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曉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