篆在第7個字的詩句
篆在第七個字的詩句
- 龍湫流暗穴,鳥篆繡苔額。 -- 出自明·吳兆·武夷小桃源訪劉道人(甲辰暮春,能始、茂之
- 山流濯幽阬,銅篆發古耀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秦詔
- 群魔獄幽隱,秘篆刻青蒼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誓鬼碑
- 目前點檢燕支篆,手汲清泉洗著樽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次李參政晚春湖上口占十絕
- 君方濡筆書靈篆,已有飛來青鳥銜。 -- 出自宋·葛立方·四絕贈馬浩然法師·李筌吳真君
- 溪流碧繞如平篆,山木陰連不斷行。 -- 出自宋·李呂·師正堂二首
- 簟紋風外展,香篆過邊銷。 -- 出自宋·盧祖皋·臨江仙·南館西池迎笑處
- 茅茨漏久蝸涎篆,籬落欹多蛛網圍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訪親於連江因過筠溪叩門循行嘆其荒翳不治有
- 晴簾花吹引香篆,午窗竹雨鳴茶爐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蔡君俊五世家慶圖詩
- 香奩扃鳳詔,朱篆動龍坑。 -- 出自唐·薛能·送浙東王大夫
- 玉箸彎環題御篆,風云金殿起龍蛇。 -- 出自宋·王珪·宮詞
- 授我碧簡文,奇篆蟠丹砂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記夢
- 日長暗記殘香篆。 -- 出自宋·晁端禮·踏莎行·萱草欄干
- 嶧山刻秦銘,斯篆屈金鐵。 -- 出自宋·李廌·題蔡君謨墨跡後
- 荒溪屈曲中郎篆,白鷺參差玉筍斑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晚過銀山
- 黃庭掩映桃紅篆,靜看雙鵝一水天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甲辰正月二十三日夕壬申夢坐一江樓上見雪月
- 時時操寸毫,節篆數囊錄。 -- 出自宋·張繼先·書龍變軒事乃成頌白青城道伯
- 縹緲沉水香,瓦篆青冪冪。 -- 出自宋·胡寅·和韓司諫叔夏樂谷五吟·瓦爐
- 丈室曦未來,香篆沈熏爐。 -- 出自宋·仲并·題大明寺
- 研蜍臨古蠒,香篆讀黃庭。 -- 出自宋·李洪·東嘉倦雨遣興有懷浙右兄弟二十韻
- 雨花飛燕幾,繆篆散沉煙。 -- 出自宋·李洪·錦溪坦上人出示浩然齋詩
- 望鰲山天際,寶篆翻空,看未了,涌出珠宮貝宇。 -- 出自宋·丘崈·洞仙歌·□□春□
- 路如古繭縈繆篆,身似輕煙繚印香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趙資政園梅篆
- 又聞樂間君,古篆頗絕俗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盧甥申之自吳門寄顏樂間畫箋
- 顧我好看秦小篆,煩君為作楚離騷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謝顏樂閒篆離騷
- 此日定何日,香篆裊金猊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水調歌頭·蒼立籜龍秀
- 破午睡、香銷馀篆。 -- 出自宋·趙善扛·賀新郎·晝永重簾卷
- 計臺初不遠,交篆竟成空。 -- 出自宋·虞儔·淮西趙漕子固挽詩
- 是非空具錦,銘篆有鐘彝。 -- 出自宋·曹彥約·故丞相忠定趙沂公挽章三首
- 鳧眠落日沙留篆,魚蹙輕冰玉破環。 -- 出自宋·李壁·季允用韻各賦兩章予亦再賦四首
- 吳剛斧頭紅玉篆,并州剪刀快如箭。 -- 出自宋·鄭清之·碧扇行
- 金鴨亭亭書云篆,散非煙、南極真仙至。 -- 出自宋·張敬齋·賀新郎·卓煢歐陽子
- 風開簾幙催香篆,坐聽鶯聲春書長。 -- 出自宋·趙葵·春
- 窗涵遠色明丹篆,鐘冒嵐煙入翠微。 -- 出自宋·王諶·游善區寺
- 回視秦碑與漢篆,神光燦爛生蛟涎。 -- 出自宋·王奕·孔廟既拜之后又不遠三百里過泰山過汶河壯哉
- 不數錦篝烘古篆,沁入屏山沈水。 -- 出自宋·劉景翔·念奴嬌·甚情幻化
- 鷺明煙際渚,鳥篆雨馀沙。 -- 出自宋·李兼·山居苦
- 誦蕊笈丹書小篆文。 -- 出自元·吳景奎·沁園春 贈鄭伯洪 強村叢書用大典藥房樵唱本
- 鸞翔鳳翥玉箸篆,虎踞龍蟠金粟堆。 -- 出自元·謝應芳·和顧仲瑛金粟冢燕集
- 涼夜永,簫聲咽,篆煙飄。 -- 出自元·王惲·三奠子·悵神光奕奕
- 瞥見壁間蝸引篆。 -- 出自元·劉敏中·蝶戀花 次前韻,答智仲敬
- 一縷麝煙斜作篆。 -- 出自元·劉敏中·蝶戀花 清和即事
- 騎省文高存古篆,橋公樹朽長寒藤。 -- 出自宋·張弋·廣教寺
- 次賣商尊父丁篆,不愛寶色剝落夔龍糾。 -- 出自明·李流芳·南歸戲為長句自解
- 渭流屈曲成大篆,書破野色為綠紙。 -- 出自宋·黃庶·游石甕寺
- 時喚云洲淪小篆,少于韓蔡老于潮。 -- 出自宋·項安世·次韻送新潛江滕令
- 斷編遺汲冢,名篆出秦臺。 -- 出自宋·陳傅良·挽沈虞卿侍郎
- 閒哦燕寢詩,香篆縈房櫳。 -- 出自宋·章甫·寄上曾仲恭侍郎借凈香寮詩韻
- 蒼瑤不刻飛天篆,盡是三清玉帝書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堂中安奉高宗壽皇今上御書碑
- 欲吒翁冰烏石篆,請公作屋與新銘。 -- 出自宋·敖陶孫·上閩帥范石湖五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