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在第9個字的詩句
端在第九個字的詩句
- 楊花浩蕩天無風,檐端三丈朝陽紅。 -- 出自宋·晁公溯·晝寢
- 畫史含毫欲下時,筆端新意有誰知。 -- 出自宋·陳長方·牧羊圖
- 月里姮娥篩粉撒,云端仙子削瓊飛。 -- 出自宋·陳淳·玩雪
- 遜敏工人不可偏,兩端相濟若韋弦。 -- 出自宋·陳文蔚·和徐子融韻
- 野服閑居頗相稱,無端因得玩如環。 -- 出自宋·陳文蔚·以山石條環趙昌甫交支廿八字
- 石臺去后今幾載,毫端仿佛留芳塵。 -- 出自·陳俞·贈畫魚賈兄
- 玉脆紅輕不耐寒,無端風雨苦相干。 -- 出自宋·程敦厚·雨中海棠
- 登舟望東云,猶向帆端翔。 -- 出自宋·戴表元·舟望紫巖
- 解衣磅礴舞翠閣,筆端寫作詩中畫。 -- 出自宋·鄧樸·舫齋
- 自入秋光能幾時,無端又賦別秋詩。 -- 出自宋·丁世昌·次虞仲房司馬送秋韻
- 魯教寂寥鄒辨已,異端塞路日殷繁。 -- 出自宋·杜范·和楊兄兩詩
- 雁宿沙頭水月明,無端驚起兩三聲。 -- 出自宋·杜范·壬申九月初十歸自邑中兩絕
- 心事崔嵬日不如,愁端叢起蔓難圖。 -- 出自宋·杜范·次韻草堂
- 日隱西山月色微,林端水際淡煙霏。 -- 出自宋·杜范·晚坐偶成一絕
- 徽學諸孫亦俊游,舌端造化挽洪流。 -- 出自宋·度正·奉送三榮王子文游益昌
- 胸次宏規標眾正,筆端勁氣磔群讒。 -- 出自宋·度正·臨邛計次魏自言六世祖破荒先生晚居景陵因葬
- 戒爾勿曠放,曠放非端士。 -- 出自宋·范質·誡兒侄八百字
- 指下七弦今第一,豪端行法更難雙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贈徐瓢翁二首
- 邇年斯道衰,無奈異端熾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題柯德陽埽塵齋
- 問訊元方兄,太息雍端子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五月二十八日塘頭小集呈同游劉元煇楊復之
- 胸中朗徹水月澄,筆端變化云霧蒸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呈趙左丞
- 野次忽驚三夜雪,林端初住五更風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喜晴行
- 繡作群峰玉作川,筆端秋思浩無邊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漢臣明府與公度使君話吾州山水之勝有詩次韻
- 茗至即仰啜,即復起端坐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頻至子由書齋追記游事
- 但於平處觀,眾有何端倪。 -- 出自宋·輔廣·題資福院平綠軒
- 奇才冠元佑,大手擅端平。 -- 出自宋·高斯得·鶴林吳尚書挽詩二首
- 掌上回旋皆造化,毫端千黜是春秋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上政府五首
- 獨向小齋書咄咄,無端燕子往來頻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春晴二首
- 天際昏煙迷小艇,林端落日射浮圖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次韻劉文饒題絕塵亭
- 璇臺插中天,乾坤發端倪。 -- 出自宋·胡融·登石臺山與劉次皋李揆王度周仲卿聯句
- 惜哉元嬰不讀書,筆端只作蛺蝶圖。 -- 出自宋·黃復之·滕王閣
- 錦籜斑斑帶露痕,毫端寫出君孫。 -- 出自宋·黃庚·畫筍
- 克念雨不欺,充然四端立。 -- 出自宋·金朋說·誠意吟
- 湖上幽奇君勝賦,筆端鞠陋我堪驚。 -- 出自宋·卷剛中·希父刪定惠近詩一軸成四韻謝之
- 到此令人憶漫郎,筆端妙語發天藏。 -- 出自宋·李長庚·紹熙甲寅五月十七日從令尹張濟之早飯獅子巖
- 君豈似龜將曳尾,我端如雁不能鳴。 -- 出自宋·李處權·醉后贈道夫
- 荒學漫勞無所得,鼻端聊假一揮斤。 -- 出自宋·李復·次韻李忱承議所惠詩
- 待詔何年別玉堂,筆端渾欲繼鐘王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送侯殿直之官吉州
- 酒闌更欲吊虎屋,無端日腳相催促。 -- 出自宋·林亦之·九日晦日登烽火山
- 妾意原非淥江水,無端只向畫橋東。 -- 出自宋·龍輔·寄外用前韻
- 暨城有賢佐,溫良而端直。 -- 出自宋·陸文圭·送郝仲明代歸
- 油云雖出南北峰,開端實自浮丘翁。 -- 出自宋·羅點·喜雨望巴羅二山
- 徘徊東墻下,仰視林端參。 -- 出自宋·龐謙孺·古詩
- 歸老園林事已休,無端淮水作鴻溝。 -- 出自宋·錢時·滄浪亭有感二首
- 倒植盤梅已反常,無端更接杏花芳。 -- 出自宋·錢時·盆梅倒植刳朽根作古怪僧復接杏花其上小詩吊
- 古今秀色餐不盡,筆端收拾生去煙。 -- 出自宋·石應孫·游黃山
- 知褐沖風立曉亭,無端物物攪詩情。 -- 出自宋·史安叔·曉亭
- 占斷好山猶可在,無端吞并一江云。 -- 出自宋·史彌寧·題湘西廖次高水南真趣
- 寧墮眉毛出為人,舌端雷電不無神。 -- 出自宋·史堯弼·戲中書巖寶印師方丈
- 坐遣目前無限意,筆端風起白蘋洲。 -- 出自宋·史堯弼·泛舟回邑次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