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在第7個字的詩句
端在第七個字的詩句
- 略寒溫頭號來端,叉手丁寧見覓指南。 -- 出自宋·釋紹曇·周上人求語
- 南泉王老太無端,卻逐鹽官作樂官。 -- 出自宋·釋勝·頌古二十四首
- 后來兒孫不辨端倪,卻向推門處辨別。 -- 出自宋·釋曇華·偈頌六十首
- 堪笑蔣山老,無端入荒草。 -- 出自宋·釋曇華·偈頌六十首
- 風塵草動鑒來端,臨機八面初無作。 -- 出自宋·釋曇華·和李政頌示鑒禪者
- 客中憂緒常萬端,何當對面同歌歡。 -- 出自宋·釋文珦·北風行
- 正欲登衡霍,無端信杜鵑。 -- 出自宋·釋文珦·閒居多暇追敘舊游成一百十韻
- 竹篦頭上放無端,正是徐六擔片板。 -- 出自宋·釋咸杰·贊大慧和尚
- 好片祖師心,無端已狼籍。 -- 出自宋·釋心月·偈頌一百五十首
- 南海觀音菩薩,端坐水月道場。 -- 出自宋·釋云岫·偈頌二十三首
- 露地白牛起問端,隨緣叱叱齒牙寒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頌古二十一首
- 衲僧田地有來端,底意相攜出問檀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端禪人開田乞頌
- 劫火光中立問端,衲僧猶滯兩重關。 -- 出自宋·釋重顯·頌一百則
- 太古清音發指端,月當松頂夜堂寒。 -- 出自宋·釋重顯·贈琴僧
- 宗兮派兮生異端,花兮葉兮太煩碎。 -- 出自宋·釋重顯·送勝因長老
- 經天緯地太無端,邁古超今亦輕觸。 -- 出自宋·釋重顯·送知白禪者
- 道合平常絕異端,行人何必歷艱難。 -- 出自宋·釋子淳·頌古一○一首
- 九年面壁太多端,那堪更強分妍丑。 -- 出自宋·釋子淳·自宗
- 風搖紅葉下林端,又見長淮九月寒。 -- 出自宋·宋伯仁·寄海安林監鎮
- 淮南雞犬上云端,底事先生獨世間。 -- 出自宋·宋煜·黃野人庵
- 江左推華胄,朝端挹老成。 -- 出自宋·蘇頌·致政少卿邵公挽辭三首
- 窮奇極怪千萬端,特出一時之用意。 -- 出自宋·蘇頌·和諸君觀畫鬼拔河
- 名教樂有馀,異端戒多紊。 -- 出自宋·蘇頌·累年告老恩旨未俞詔領祠宮遂還鄉闬燕間無事
- 過門道無恙,憂端幸少平。 -- 出自宋·孫應時·子寶東歸以嚶其鳴矣求友聲為韻作古詩七章寬
- 文章千古一毫端,妙處工夫到底難。 -- 出自宋·孫應時·陳正叔縣尉見示所著詩文以詩謝之
- 海內標元禮,毫端跨子長。 -- 出自宋·孫應時·挽徐居厚寺簿
- 蒼山余雪在云端,五兩搖風減曉寒。 -- 出自宋·唐仲友·辛丑正月上休日謁靈康廟拜滕公祠
- 重重翠幛聳云端,玉殿金樓縹緲間。 -- 出自宋·陶谷·石橋
- 玉輪推上暮云端,金蹙波心一片瀾。 -- 出自宋·滕岑·秋江四絕
- 備具先三日,憂端彼一時。 -- 出自宋·王伯大·和戴石屏
- 國步方險艱,憂端終南齊。 -- 出自宋·王撝·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軒自江東提刑歸抵
- 田間把犂鋤,筆端灑風雨。 -- 出自宋·王洋·和尹少稷經干
- 平生失意固多端,忽向幽泉猶飲泣。 -- 出自宋·王洋·哭沈行彥宮教
- 等閑吳越在毫端,疊巘微茫月影寒。 -- 出自宋·王英孫·題高房山夜山圖
- 天造地設非一端,諸公試為倚闌干。 -- 出自宋·吳機·天開圖畫亭
- 瘦筇扶我過林端,無賴東風掠鬢寒。 -- 出自宋·吳龍翰·春日松陰小憩
- 諸郎富文采,筆端聳孤峰。 -- 出自宋·五邁·和趙簿題席麻林居士小隱四韻
- 城上興崇構,林端露半梯。 -- 出自宋·向傳式·淥波亭
- 天然奇石聳云端,下浸龍泓一掬寒。 -- 出自宋·謝岳甫·大滌洞天留題
- 萬事模棱持兩端,脂韋自飾巧求全。 -- 出自宋·徐鈞·蘇味道
- 工苦精靈聚,毫端造化歸。 -- 出自宋·薛嵎·賦中上人頑坐
- 丹青模寫費毫端,此景居然兩寺間,半嶺松陰觀鶴憩,一泓雪影照人顏。 -- 出自宋·楊承祖·歸耕亭二首
- 囊里詩無俗,毫端畫有山。 -- 出自宋·楊公遠·三用韻十首
- 陡覺秋蕭索,林端葉漸稀。 -- 出自宋·楊公遠·三用韻十首
- 寓居東青城北端,夏室陰陰簟色寒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偶成
- 胸中九云夢,筆端三折拔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留別王嘉叟檢正
- 汀際寒鳴雁,檣端晚噪烏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由上饒之貴溪舟中書事
- 江左思安石,朝端欠武侯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聞東嘉王公得雜學士喜而成篇
- 城南絕景半林端,城北荷塘十畝寬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和資深同游塵外亭韻
- 朝陽山水佳,毫端意無極。 -- 出自宋·趙不息·朝陽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