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在第9個字的詩句
秦在第九個字的詩句
- 城中輕薄子,知妾解秦箏。 -- 出自唐·崔國輔·襄陽曲二首
- 眷言君失德,驪邑想秦馀。 -- 出自唐·李顯·幸秦始皇陵
- 祥云觀魏闕,瑞氣映秦城。 -- 出自唐·裴度·至日登樂游園
- 封題從澤國,貢獻入秦京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詠茶十二韻
- 不敢蹋汴堤,汴堤連秦宮。 -- 出自唐·盧仝·冬行三首
- 北巡非漢后,東幸異秦皇。 -- 出自唐·楊師道·奉和圣制春日望海
- 造舟浮謂日,鞭石表秦初。 -- 出自唐·張文琮·賦橋
- 茫茫從此去,何路入秦關。 -- 出自唐·楊衡·桂州與陳羽念別
- 如逢東岱雨,猶得覆秦王。 -- 出自唐·孫魴·老松
- 赭衣登蜀道,白首別秦川。 -- 出自唐·杜淹·寄贈齊公
- 綠車旋楚服,丹蹕佇秦川。 -- 出自唐·李敬玄·奉和別魯王
- 豐城觀漢跡,溫谷幸秦馀。 -- 出自唐·楊思玄·奉和圣制過溫湯
- 回鑾下蒲坂,飛旆指秦京。 -- 出自唐·宋璟璟·蒲津迎駕
- 朱旗巡漢苑,翠帟俯秦墟。 -- 出自唐·蕭至忠·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馀字
- 公門襲漢環,主第稱秦玉。 -- 出自唐·鄭愔·侍宴長寧公主東莊應制
- 笳聲出虜塞,簫曲背秦樓。 -- 出自唐·鄭愔·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
- 功名麟閣上,得詠入秦關。 -- 出自唐·崔何·喜陸侍御破石埭草寇東峰亭賦詩
- 聽者何無厭,忽如鳴秦箏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秋聲
- 喜深恩更遠,不竭似秦川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京兆府初赴同天節宴詩二首
- 關山含雪意,別酒對秦姬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送長安僉判鮮于子駿還闕
- 如何亂心曲,不忍誦秦詩。 -- 出自宋·張栻·和元晦方廣版屋
- 即今稼事寶,趙璧還秦奪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雪再次韻
- 山河接巴徼,關塞斷秦云。 -- 出自宋·李廌·趙玿赴成都府廣都縣尉以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為
- 蜀峰高處望,猶是隔秦鄉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張安化重陽日置酒挽同官游靈泉寺登高時適有
- 南極三吳北燕薊,西秦東魯殘羌胡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春風引
- 我聞桃花源,其先是秦世。 -- 出自宋·吳芾·和陶桃花源
- 周遭窘漢圍,赤露經秦赭。 -- 出自宋·李流謙·峽中賦百韻
- 宋更{馬瓜}作騧,秦易辠為罪。 -- 出自宋·晁公武·讀林罕小說
- 曹公燒船煙焰徹,苻秦百萬走流血,未若姜子之退最通決。 -- 出自宋·姜特立·退語
- 君不見王君羽化脫秦厄,故山至今名落翮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黃巖令鄭仁叔索委羽洞詩
- 有能奔晉盜,何用筑秦城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和益陽趙宰六首
- 誦騷悲楚國,訪古失秦民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諸公皆和詩再用韻并屬湛挺之七首
- 公經本蕭自,于義豈秦越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挽胡澹庵二首
- 向來歌頌者,豈但劇秦雄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跋劉溪翁題韓府詩
- 名非竄荒李,官是避秦廬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題乾明庵
- 須知經濟學,元不墮秦灰。 -- 出自宋·崔與之·送魏秘書赴召
- 魯生陋漢儀,商皓嬰秦鋒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閣學袁侍郎以朝鯉豢龍兩圖見寄索和·朝鯉
- 揭堂闡斯則,絕識陋秦漢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次韻薛秘書見遺玉臂格謝書則堂扁額
- 喧然眾楚咻,甘作嬴秦拘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送安少愚下第東歸
- 更憐戍邊客,一騎入秦川。 -- 出自宋·岳珂·閏月之臘詔賜銀合臘藥三首
- 憶昔賈奇謗,同舟忽秦越。 -- 出自宋·岳珂·予控免不獲命恭讀詔書圣訓有朕正欲為卿直前
- 圯上相逢一老翁,誅秦蹙項笑談中。 -- 出自宋·王柏·張子房
- 十乘晉軍旗鼓,三歲秦關扃鎖,地利屬人和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水調歌頭·千一載英杰
- 猶有孟明在,焚舟報秦穆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丁亥紀蜀百韻
- 湘靈詩成看神助,論秦賦漢從容間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送管季衡赴省
- 紿楚進曾我紀信,交秦計卒墜張儀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伏讀靖康宸札有感
- 太公六韜豈不善,顛秦蹶項或所需。 -- 出自宋·家鉉翁·圯上行
- 不見客斯逐,力底爭秦權。 -- 出自宋·胡仲弓·雜興
- 虛心陪燕寢,不受虢秦封。 -- 出自宋·胡仲弓·竹夫人
- 是何人敲折,應為節秦謳。 -- 出自宋·尹濟翁·一萼紅·玉搔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