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在第6個字的詩句
秦在第六個字的詩句
- 提罷匕首入秦,不禁忍俊,縹緲思登華。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讀屈翁山詩,有作
- 漢苑鐘聲早,秦郊曙色分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曉聞長樂鐘聲
- 雨散與蓬飄,秦吳兩寂寥。 -- 出自唐·權德輿·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并同鐘陵使府
- 萬里煙塵合,秦吳遂渺然。 -- 出自唐·權德輿·甲子歲元日呈鄭侍御明府
- 空見水名敷,秦樓昔事無。 -- 出自唐·權德輿·敷水驛
- 洪河之南曰秦鎮,發地削成五千仞。 -- 出自唐·王翰·賦得明星玉女壇,送廉察尉華陰
- 莫言天帝醉,秦暴不靈長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秋思三首
- 好物隨人秘,秦淮憶建康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江行無題一百首(一作錢珝詩)
- 峴山回首望秦關,南向荊州幾日還。 -- 出自唐·司空曙·登峴亭
- 已傳花洞將秦接,更指茅山與蜀通。 -- 出自唐·李端·贈道士
- 清籟遠愔愔,秦樓夜思深。 -- 出自唐·張祜·簫
- 楚塞南行久,秦城北望遙。 -- 出自唐·張祜·江南作
- 渭水波搖綠,秦山草半黃。 -- 出自唐·張祜·華清宮和杜舍人
- 魯館當年盛,秦臺此日遙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齊國大長公主挽詞二首
- 往者邊事繁,秦民被災害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張推官洞赴晏相公辟
- 車中變服為秦客,頭上南冠學楚囚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偶書相留
- 禹穴遷所探,秦望斯所紀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弟得臣殿丞簽判越州
- 周穆得同狼,秦人指為馬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鹿
- 昔聞之罘山,秦碑元有兩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張圣民學士知登州
- 越人嘗入饌,秦客不須驚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蛙
- 洛水源邊邑,秦人隱處山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王推官宰上洛先歸關中
- 五色相鉤蔕,秦人應自夸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咸陽主簿王秘校
- 漢泉思白馬,秦冢吊蒙恬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李太保知儀州
- 閿鄉正南路,秦嶺峭如削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酬種放徵君一百韻
- 故園雖孔邇,秦嶺隔藍關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感流亡
- 宋隕知難及,秦鞭似弗仁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仲咸因春游商山下得三怪石輦致郡齋甚有幽趣
- 惜哉吳王墓,秦帝嘗開破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吳王墓
- 殺多項羽坑秦卒,敗劇苻堅畏晉師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觀棋長吟
- 劍閣離天日,秦川限帝都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代書寄劍州普安令周士彥屯田
- 當時馬上過秦川,倐忽于今二十年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秦川吟二首
- 非為隴水望秦川。 -- 出自隋·江總·姬人怨
- 江雪沾新草,秦園發故條。 -- 出自唐·朱慶馀·送品上人入秦
- 重華跡已遠,秦漢事方煩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謁岱祠即事
- 聞驅傳節向秦關,何日重來玉筍班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寄李成季
- 平江如抱貫秦洪,雙嶺馳來欲并雄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桓山
- 試上層臺望秦望,鄉心禁得杜鵑催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云西已矣江東漕司繡春園柱閒詩尚存因次韻以
- 宵來忽作亡秦夢,北伐聲中起誓師。 -- 出自近代·柳亞子·孤憤
- 羌羶汙右鄙,秦隴含創痍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送平陸知縣尹象先
- 無容帶歸錫,秦蹕待新題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送聞大夫遊西天
- 商子德慚奚,秦強仍早圮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感遇二十五首
- 孟嘗逃秦畏秦逐,一日歸齊未為速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度關山
- 崤澠自古險,秦人有重關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冬日自福昌之澠池
- 雄吞六國弱秦強,壯士逡巡野水傍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過蘄澤
- 關河戰國東秦地,風月南朝小謝城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效白體贈晁無咎
- 少年金鞍照秦地,玉巵雙覆應埃間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獨處愁
- 浐曲雁飛下,秦原人葬回。 -- 出自唐·馬戴·白鹿原晚望
- 秦山曾共轉,秦云自舒卷。 -- 出自唐·馬戴·經咸陽北原
- 歲暮風雪暗,秦中川路長。 -- 出自唐·李頎·送劉四
- 莫惜青蓮喻,秦人聽未忘。 -- 出自唐·曹松·青龍寺贈云顥法師
- 野火流穿苑,秦山疊入巴。 -- 出自唐·曹松·慈恩寺東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