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在第5個(gè)字的詩句
秦在第五個(gè)字的詩句
- 公今往三秦,身是繡衣使。 -- 出自宋·陸文圭·送周宣差除陜西廉訪僉事
- 荊棘久迷秦隴路,柳絲空拂汴河流。 -- 出自宋·潘希白·送蔣樸之維陽
- 神石肯穿秦斧鑿,古壇曾見漢樓臺(tái)。 -- 出自宋·上官辰·游大滌山
- 巖壑蟠胸秦太虛,輞川一見病全甦。 -- 出自宋·史彌寧·看李成畫
- 東望眼穿秦望白,西湖淚入鏡湖深。 -- 出自宋·釋寶曇·十一月二十八日大雪有感
- 楚天袞入秦淮流,白日黃塵亦冥漠。 -- 出自宋·釋寶曇·登石頭城
- 漢地不收秦不管,不風(fēng)流處也風(fēng)流。 -- 出自宋·釋道沖·偈頌五十一首
- 蒙師點(diǎn)出秦時(shí)鏡,照見父母未生時(shí)。 -- 出自宋·釋警玄·偈
- 漢地不收秦不管,不風(fēng)流處也風(fēng)流。 -- 出自宋·釋曇密·偈頌十首
- 天地尚空秦日月,山河不見漢君臣。 -- 出自宋·釋曇穎·句
- 音書寂絕秦云外,身世蹉跎楚水頭。 -- 出自宋·釋文珦·江樓閑望懷關(guān)內(nèi)親知
- 青山不受秦封禪,白鳥猶驚越霸圖。 -- 出自宋·釋行海·臨清樓
- 山好真登秦望處,石橋偏拾禹余糧。 -- 出自宋·釋行海·送用上人
- 當(dāng)時(shí)不謂秦無人,異世知音誠嘆企。 -- 出自宋·蘇籀·中壘一首
- 禮樂灰於秦火酷,然其遺意和且雍。 -- 出自宋·唐士恥·庭下青書帶
- 秣馬暖思秦地草,弦弓秋憶雁門鵰。 -- 出自宋·王操·贈(zèng)劉將軍
- 老成惟有秦淮月,往日曾經(jīng)照古人。 -- 出自宋·吳龍翰·秦淮
- 缶擊何分秦勝負(fù),璧還不是趙存亡。 -- 出自宋·徐鈞·藺相如
- 如見古畫秦衣裳,春天百鳥爭(zhēng)頡頏。 -- 出自宋·許志仁·和寶月彈桃源春曉
- 桃樹不知秦世換,落花流水自年年。 -- 出自宋·薛嵎·新春感懷五首
- 百二山河秦地險(xiǎn),八千子弟楚天亡。 -- 出自宋·于石·讀史七首
- 詩書未火秦猶在,黨錮無鉤漢亦衰。 -- 出自宋·于石·讀史七首
- 和鳴乍自秦簫起,行雨初從楚夢(mèng)過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天臺(tái)歌
- 最愛堤邊秦地柳,一回春到一回長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平湖
- 數(shù)襞斷云秦望曉,一聲寒雁鑒湖秋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玉·西樓早望
- 蒼崖縱使秦驅(qū)得,未信能移一柱天。 -- 出自宋·張景脩·游九鎖山
- 空馀諸葛秦川表,左袒何人復(fù)為劉。 -- 出自宋·張士環(huán)·和白君
- 北望日邊秦樹遠(yuǎn),西來雪外蜀江浮。 -- 出自宋·章采·武昌南樓懷古
- 可憐三別秦淮路,不得終南處士名。 -- 出自宋·周南·過青陽齊丘舊隱
- 金牛開道秦川險(xiǎn),笮馬來賓漢使遙。 -- 出自宋·祖無擇·送潘華陽
- 梧桐冷墜秦宮井,沆瀣光浮漢苑槃。 -- 出自宋·祖無擇·秋曉寓目
- 哀泉嗚咽秦隴頭,何年變曲為《涼州》。 -- 出自元·陳基·次韻趙君季文贈(zèng)杜寬吹觱篥吟
- 失侶雁如秦逐客,畏寒花似楚遺民。 -- 出自元·陳基·淮陰雜興
- 西飛渺渺秦山曲,東去悠悠滄海湄。 -- 出自元·陳基·鴻雁篇
- 兼并逮狂秦,干戈益紛披。 -- 出自明·戴良·感懷(六首) (以下鄞游稿)
- 魏公翰墨秦家得,一字千金未足夸。 -- 出自元·郭翼·淡香亭
- 仲溱字惟秦,侯官人。 -- 出自明·陳仲溱·金陵社集詩(一十六人三十二首) 集雞籠山
- 我行西入秦,驅(qū)車雒陽陌。 -- 出自明·程誥·雒下逢汪子明
- 掛壁影憐秦女瘦,敲門音合舜《韶》清。 -- 出自明·丁敏·簫杖
- 西原落落秦川路,白馬花鞭幾時(shí)去。 -- 出自明·戈鎬·春曉詞
- 商皓不知秦正朔,荊人曾紀(jì)魯春秋。 -- 出自明·胡悌·贈(zèng)章伯高(二首)
- 秋清擬泛秦淮月,與爾同聽《玉樹》歌。 -- 出自明·居節(jié)·王雅適久居金陵過訪山中因贈(zèng)
- 白日西飛秦樹杳,清秋南望楚天高。 -- 出自·李英·同李時(shí)芳游大慧寺
- 豈知一夕秦樓客,腸斷綠荷風(fēng)雨聲。 -- 出自明·李楨·月下彈琴記集句詩(二十首)
- 愁來自學(xué)秦宮女,簾底吹笙引鳳凰。 -- 出自明·劉炳·青樓曲劉子雍胡伯清程伯羽同賦(四首)
- 狂游尚記秦樓別,翠袖紅綿拭淚行。 -- 出自明·劉炳·次秋日韻奉汝弼叔(二首)
- 三晉在西秦在東,北京正在天之中。 -- 出自明·劉溥·賦得涿鹿送丘伯純還姑蘇
- 李斯雖禍秦,后王多所因。 -- 出自明·婁堅(jiān)·贈(zèng)張二丈(應(yīng)武)
- 鴻雁去邊秦苑字,梅花落處漢宮妝。 -- 出自明·陸之裘·春日有懷
- 萬山入漢秦關(guān)險(xiǎn),孤棧連云蜀道難。 -- 出自明·茅大方·送陳用中司訓(xùn)先生還漢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