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在第3個字的詩句
秦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賜逾秦氏級,恩倍漢家錢。 -- 出自唐·杜審言·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撫河東
- 愁看秦川色,慘慘云景晦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廣德初鑾駕出關后登高愁望二首
- 只知秦塞遠,格磔鷓鴣啼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江行無題一百首(一作錢珝詩)
- 南登秦嶺頭,回首始堪憂。 -- 出自唐·司空曙·登秦嶺
- 萬里秦城帶酒思。 -- 出自唐·李端·山中寄苗員外
- 寄信秦樓下,因書秋雁歸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王昭君
- 未誅秦始鹿,先斬沛中蛇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斬蛇
- 坐想秦人聲,思傾杜陵酒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雜詩絕句十七首
- 每入秦淮口,風波更不憂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金陵三首
- 渭入秦宮古,褎分蜀道難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韓玉汝太傅知洋州三首
- 尚作秦衣裳,那知漢名氏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武陵行
- 云歸秦望山頭靜,雨洗若耶溪上涼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寄送許待制知越州
- 前出秦淮來,船尾偶攙燕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逢曾子固
- 一聞秦洞說,便欲泛漁舟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吳季野話撫州潛心閣
- 或廋秦客辭,或縱灌夫惡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二十一日同韓持國陳和叔騏驥院遇雪往李廷老
- 去與秦人采,來扶楚客衰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司馬君實遺甘草杖
- 當時秦兵強,今亦歸厚地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同江鄰幾龔輔之陳和叔登吹臺有感
- 嘗聞秦繆公,奄奄往帝所,甚樂豈蒼卒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寤寐謠
- 已住秦淮借風月,遍尋吳國舊山川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贈江寧王高士
- 一入秦宮去,千山隴樹秋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鸚鵡
- 書鎮秦王餉,經文宋國傳。 -- 出自唐·楊炯·和旻上人傷果禪師
- 來登秦嶺又巉嶺,為我馱背百卷書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烏啄瘡驢歌
- 縣連秦漢舊離宮,分付詩人勝武功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送史館趙寺丞出宰咸陽
- 我聞秦筑萬里城,疊尸壘土愁云平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戰城南
- 苒苒秦皇墓,離離漢帝城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芳草長吟
- 許大秦皇定九州,九州才定卻歸劉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別寄一首
- 弄玉秦家女。 -- 出自隋·江總·簫史曲
- 愿奏秦聲采蓮調。 -- 出自隋·江總·內殿賦新詩
- 今夜秦淮泊處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宴桃源/如夢令
- 池憶秦龍死,河懷漢馬潛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和關彥遠雪
- 不畏秦強畏廉斗,古來只有藺相如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澠池道中
- 遲笑秦昭舅,吝譏和長輿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重陽不見菊次諸公韻
- 骨立秦書瘦,須粘檜密香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送何子溫移亳州三首
- 看挽秦梁纜,頭頭數不勝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送高推官
- 未報秦庭人下殿,愁聞梁苑獄飛霜。 -- 出自近代·柳亞子·吊劉烈士炳生
- 蝶飛秦地草,鶯入漢宮花。 -- 出自唐·殷堯藩·上巳日贈都上人
- 葉傾秦帝雨,華老宓妃塵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松
- 曹鼠秦車未足多,幾人曾此動悲歌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感事
- 倍重秦失號,禮譏老聾笑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七不堪詩七首
- 種祠秦故畦,抔土漢諸陵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長安道中悵然作三首
- 毋怪秦漢君,甘心惑神仙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感遇二十五首
- 想見秦淮月堂下,西風吹浪拍堤平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懷金陵三首
- 蕩除秦漢垢,蓐摘帝王英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福昌書事言懷一百韻上運判唐通直
- 地平秦接席,土斷洛開門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歲暮獨酌書事奉懷晁永寧
- 不知秦與漢,徒欲吊英靈。 -- 出自唐·竇庠·夜行古戰場
- 嘗聞秦地西風雨,為問西風早晚回。 -- 出自唐·雍裕之·農家望晴
- 西入秦關口,南瞻驛路連。 -- 出自唐·祖詠·觀華岳
- 關遙秦雁斷,家近瘴云低。 -- 出自唐·曹松·送陳樵校書歸泉州
- 背顧秦城在何處,圖書作伴過湘東。 -- 出自唐·曹松·將入關行次湘陰
- 家留秦塞曲,官謫瘴溪湄。 -- 出自唐·許渾·送從兄別駕歸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