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在第3個字的詩句
秦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中原秦鹿待新羈,力戰紛紛此一時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范增二首
- 艤船秦淮擔送我,云此一可當十朋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同王浚賢良賦龜得升字
- 誰謂秦淮廣,正可藏一艓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游土山示蔡天啟秘校
- 先生秦博士,秦禮頗能熟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叔孫通
- 苑方秦地皆蕪沒,山借揚州更寂寥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自金陵如丹陽道中有感
- 一聽秦聲罷,還來上國游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送董傳
- 欲尋秦越人,魂逝莫能招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贈約之
- 迢遞秦京道,蒼茫歲暮天。 -- 出自唐·孟浩然·赴京途中遇雪
- 試登秦嶺望秦川,遙憶青門春可憐。 -- 出自唐·孟浩然·越中送張少府歸秦中
- 心托秦明鏡,才非楚白珩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歷陽書事七十韻
- 就日秦京遠,臨風楚奏煩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武陵書懷五十韻
- 漢陵秦苑遙蒼蒼,陳根腐葉秋螢光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秋螢引
- 汝歸秦兮彈秦聲,秦聲悲兮聊送汝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秦箏歌,送外甥蕭正歸京
- 歸路秦樹滅,到鄉河水流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送薛弁歸河東
- 罷市秦人送,還鄉絳老迎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
- 傳是秦時樓,巍巍至今在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張儀樓
- 不逢秦女在,何處聽吹簫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崔駙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(得苗字)
- 醉經秦樹遠,夢怯漢川長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送李司諫歸京(得長字)
- 自言秦隴水,能斷楚人腸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送廖八下第歸衡山
- 幾驛秦亭盡,千山蜀烏啼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送孟都官知蜀州
- 樹搖秦甸綠,花入輞川繁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送王汲宰藍田
- 每每秦樓相見,見了無限憐惜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品令·掉又懼
- 盛掩秦諸畤,雄逾漢兩京,垣橫天上紫,洲露海中瀛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次韻蔣穎叔南郊祭告上清儲祥宮
- 別怨秦城暮,途窮越嶺斜。 -- 出自唐·柳宗元·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,奉寄澧州
- 河曙秦樓映,山晴魏闕臨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洞戶二十二韻
- 不逐秦王卷象床,滿樓明月梨花白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舞衣曲
- 想君秦塞外,因見楚山青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送洛南李主簿
- 兩重秦苑成千里,一炷胡香抵萬金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馬嵬佛寺
- 突圍秦師震,諸侯皆披靡。 -- 出自宋·范仲淹·贈棋者
- 不似秦樓上,吹簫空學仙。 -- 出自唐·李世民·三層閣上置音聲
- 云橫秦嶺家何在,雪擁藍關馬不前。 -- 出自唐·韓愈·左遷至藍關侄孫湘
- 踐此秦關雪,家彼吳洲云。 -- 出自唐·韓愈·送陸暢歸江南
- --韓愈秦俗動言利,魯儒欲何匄。 -- 出自唐·韓愈·秋雨聯句
- 自憫秦冤痛,誰憐楚奏哀。 -- 出自唐·駱賓王·幽縶書情通簡知己
- 客似秦川上,歌疑易水濱。 -- 出自唐·駱賓王·西行別東臺詳正學士
- 秪看秦國語,更恐李唐無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近故魏國夫人盧氏挽歌辭三首
- 蒼髯秦大夫,瘦骨孤竹君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寄題太和丞公沈君公館亭臺四詠·真清亭
- 莫信秦人五大夫,一生清苦不敷腴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道旁雨中松
- 漢苑秦關愁外眼,邊花寒月醉中題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送章德茂少卿使虜
- 新釀秦淮鴨綠坳,旋熬粔籹蜜蜂巢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謝余處恭送七夕酒、果蜜食化生兒二首
- 聞道秦時避地人,至今不與人通問。 -- 出自唐·王昌齡·武陵開元觀黃煉師院三首
- 怨別秦楚深,江中秋云起。 -- 出自唐·王昌齡·送李十五
- 我上秦嶺南,君直樞星北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酬樂天書懷見寄
- 山經秦帝望,壘辨越王棲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送王協律游杭越十韻
- 蒼蒼秦樹云,去去緱山鶴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別李三
- 自昔秦奢漢窮武,后庭萬馀宮百數。 -- 出自唐·賀知章·奉和御制春臺望
- 何必秦姬奏洞簫。 -- 出自明·唐寅·觀鰲山
- 屢向秦樓側,頻過洛水陽。 -- 出自唐·李嶠·鳳
- 鳳出秦郊迥,鶉飛楚塞空。 -- 出自唐·李嶠·野
- 咬哇秦缶擊,冷落噸客歌。 -- 出自宋·姜夔·以長歌意無極好為老夫聽為韻奉別沔鄂親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