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在第10個字的詩句
秦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
- 花落梧桐鳳別凰,想登秦嶺更凄涼。 -- 出自唐·薛濤·別李郎中
- 商於四父老,攜手初逃秦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子瞻和淵明飲酒二十首
- 安石善談笑,揮塵卻苻秦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讀史六首
- 越娥青鏡洗紅埃,山斗秦眉嫵。 -- 出自宋·吳文英·燭影搖紅·秋入燈花
- 西湖鏡掩塵沙,翳曉影、秦鬟云擾。 -- 出自宋·吳文英·惜秋華
- 少年雖亦薄湯武,不薄秦皇與漢武。 -- 出自清·龔自珍·已亥雜詩 276
- 六朝古黛夢中衡,無福秦淮放棹行。 -- 出自清·龔自珍·已亥雜詩 122
- 胡笳長出塞,隴水半歸秦。 -- 出自唐·劉方平·寄隴右嚴判官
- 愁來欲奏相思曲,抱得秦箏不忍彈。 -- 出自唐·崔顥·代閨人答輕薄少年
- 豈徒豐獄吹毛利,兼有秦臺照膽明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留別東郡諸僚友
- 自言來此云邊住,曾看秦王樹石橋。 -- 出自唐·徐凝·寄海嶠丈人
- 弓刀十驛岳蓮州,渭水秦山得意秋。 -- 出自元·元好問·送樊順之
- 赤精既迷漢,子年何救秦。 -- 出自唐·陳子昂·感遇詩三十八首
- 同衾成楚越,別島類胡秦。 -- 出自唐·陳子昂·合州津口別舍弟至東陽峽,步趁不及,眷然有
- 堪愛晚來韶景甚,寶柱秦箏方再品。 -- 出自唐·韋莊·玉樓春
- 聲聲林上鳥,喚我北歸秦。 -- 出自唐·韋莊·遣興
- 蜀魄湘魂萬古悲,未悲秦相死秦時。 -- 出自唐·韋莊·題李斯傳
- 巫子峰晴返景開,傳聞秦女葬山隈。 -- 出自清·朱彝尊·鴛鴦湖棹歌 之六十九
- 舟掛越帆猶柳下,馬回秦首更江濱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短歌行
- 羅衣?lián)h淚向人啼,妾是秦樓浪子妻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琵琶行
- 禹穴郁(左氵右羅)嶆,秦城就頹靡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西湖大醉走筆百韻
- ⊥有持六經(jīng),翩翩西入秦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感懷二十四首
- 猛風吹雨洗不盡,假手秦炬歊飛灰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巫山高
- 經(jīng)商涉代北,薄宦往西秦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門有車馬客行
- 徒夸楚使能詈齊,未讓秦巫工詛芋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聽蛙
- 云埋夏后藏書穴,草沒秦皇頌德碑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越山亭晚望
- 金陵好是帝王州,城下秦淮水北流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江南曲(五首)
- 將帥各有心,邈若越與秦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感時述事(十首)
- 好花須映好樓臺,休傍秦關蜀棧戰(zhàn)場開。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虞美人·無聊
- 新年猶尚小,那堪遠聘秦。 -- 出自唐·董思恭·昭君怨二首(前首一作董初詩)
- 白馬方依漢,朱星又入秦。 -- 出自唐·陳陶·題贈高閑上人
- 臺古全疑漢,林馀半識秦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奉和幸神皋亭應制
- 日午離筵到夕陽,明朝秦地與吳鄉(xiāng)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關試后筵上別同人
- 受氏自有殷,樹功緬前秦。 -- 出自唐·權(quán)德輿·伏蒙十七叔寄示喜慶感懷三十韻因獻之
- 曙霞連觀闕,綺陌麗咸秦。 -- 出自唐·權(quán)德輿·卦名詩
- 不知漢代有衣冠,猶說秦家變阡陌。 -- 出自唐·權(quán)德輿·桃源篇
- 問之耆老何代人,云是秦王筑城卒。 -- 出自唐·王翰·相和歌辭·飲馬長城窟行
- 楊柳送行人,青青西入秦。 -- 出自唐·劉希夷·相和歌辭·采桑
- 欲將此意與君論,復道秦關尚千里。 -- 出自唐·劉希夷·洛中晴月送殷四入關
- 江曲全縈楚,云飛半自秦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江行無題一百首(一作錢珝詩)
- 既壯還應老,游梁復滯秦。 -- 出自唐·李端·東門送客
- 獻策不得意,馳車東出秦。 -- 出自唐·李端·送郭良輔下第東歸
- 草色隨驄馬,悠悠共出秦。 -- 出自唐·李端·送客赴洪州(一作送鄭侍御)
- 錦江城外錦城頭,回望秦川上軫憂。 -- 出自唐·張祜·散花樓
- 重華車駕瘞崔嵬,不似秦皇賜璽回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虞帝陵
- 關河歷周鄭,風雪過咸秦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呂寸丞希彥邠州簽判
- 送馹往歸魏,迎車來入秦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吳辯叔知鞏縣
- 單騎欲之蜀,彩衣初過秦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張殿丞吉甫知資陽
- 斫取他年跨馬歸,劍棧秦山多折箠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崔黃臣殿丞之任廬山
- 山勢北臨岱,地雄西隔秦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河東轉(zhuǎn)運劉察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