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在第5個字的詩句
秋在第五個字的詩句
- 天氣冷涵秋,川長魚正游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川上觀魚
- 直須去盡秋毫跡,□□□□□□□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和人語道吟
- 數日之間秋遂盡,百思無以慰蹉跎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秋盡吟
- 他,困倚在秋千架。 -- 出自元·關漢卿·【雙調】碧玉簫 十
- 漢月帶胡秋。 -- 出自南北·徐陵·出自薊北門行
- 蟬咽覺山秋。 -- 出自南北·徐陵·山池應令詩
- 風驚隴上秋。 -- 出自隋·江總·隴頭水
- 八月濤水秋風驚。 -- 出自隋·江總·宛轉歌
- 念別傷邊秋。 -- 出自隋·江總·別南海賓化侯詩
- 河邊月桂秋。 -- 出自隋·江總·七夕詩
- 別日欲成秋。 -- 出自隋·江總·別袁昌州詩
- 傳觴對九秋。 -- 出自隋·江總·賦得一日成三賦應令詩
- 山蟲詎識秋。 -- 出自隋·江總·山庭春日詩
- 日暮獨吟秋色里,平原一望戍樓高。 -- 出自唐·朱慶馀·自蕭關望臨洮
- 長安此夜秋聲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清平樂·寒風雁度
- 風雨過中秋,愁對畫簾銀燭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好事近·風雨過中秋
- 望盡床頭秋月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調笑/調笑令
- 鄴王城上秋風驚,昔時城中鄴王第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和關彥遠秋風吹我衣
- 重感嘆、中秋數日又圓月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古陽關/陽關引
- 九月九日秋氣涼,芙蓉黃菊天未霜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鄧御夫秀才為窟室戲題
- 八月九月秋風惡,風高駕潮晚不落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富春行贈范振
- 蕭條新湖秋,霜落洲渚潔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和蘇翰林題李甲畫雁二首
- 樓觀相望秋色里,江山爭麗海光中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登白衣寺鐘樓
- 山色漸爭秋氣勢,荷花全露曉精神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六月十五日西湖宿齋
- 一葉黃時秋氣清,三山轉處大江橫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題日涉園詩
- 何從可覺秋消息,忽有涼飔到白蘋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晚步城外
- 虎來靜坐秋山里,龍向碧潭奮身起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贈白龍洞劉道人歌
- 春風吹盡秋光照,瘦減初黃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羅敷媚/采桑子
- 一別已三秋,君室乃其季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送李奉議亳州判官四首
- 不更風雨秋,下有桃李徑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次韻德麟吳越山水
- 夜靜關山秋月明,莫聽嶺頭流水聲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送鄜州關司法
- 今年夏旱秋水生,江淮轉粟千里行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追呼行
- 楚山楚水秋江外,江北江南客恨長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鷓鴣天·亭樹蕭蕭生暮涼
- 客愁生怕秋闌雨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菩薩蠻·西風轉柂蒹葭浦
- 雁字忽橫秋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菩薩蠻·炊煙一點孤村迥
- 景物已非秋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菩薩蠻·楓林颯颯凋寒葉
- 楓葉白蘋秋未老,晚風吹泛輕舶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臨江仙·楓葉白蘋秋未老
- 動院落清秋,新涼如水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瑞鶴仙·西風蘋末起
- 云峰初斂,秋容如洗,庭院金風初扇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鵲橋仙·云峰初斂
- 別離又還秋暮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夜行船·淚眼江頭看錦樹
- 天氣爽、新秋已覺涼生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夏云峰·露華清
- 五更風里秋初旺,十里湖邊雨亦香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到徐晚村點木{箔白換卑}三首
- 但愿身如秋后菊,橘州深處寄霜叢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送沿江制使姚橘州尚書自金陵赴召三首
- 休看馬頭秋后葉,自培門里歲寒花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又似前人
- 護索郊行秋夜秒,無心萬籟自悲鳴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次韻劉生秋夜郊行
- 料應飽作秋冬夢,恰好如今是醒時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杜鵑二首
- 廣莫亭前秋氣清,招邀酒伴走庖兵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次韻徐何慊九日登高
- 一雨快晴秋意好,預占太史奏祥云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甲戌考類試院呈同官
- 斷鼻芒鞋秋后扇,不是背時行。 -- 出自元·姬翼·武陵春·斷鼻芒鞋秋后扇
- 頗怪今年秋,未挾雨張勢。 -- 出自當代·錢鐘書·雜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