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在第12個字的詩句
秋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
- 吳鉤拂拭霜雪冷,龍光飛躣秋天長。 -- 出自宋·趙希桐·次韻李鶴田德真寄遠
- 河豚荻筍春風(fēng)老,鱸鱠莼絲秋水寒。 -- 出自宋·趙希桐·釣者
- 夜深吹笛移船去,三十六灣秋月明。 -- 出自宋·鄭克已·蘆花
- 我來拂拭已忘言,落葉西風(fēng)秋析析。 -- 出自宋·鄭瀛·葛井涵秋
- 千門鳴弦夜月靜,四野垂穎秋云平。 -- 出自宋·周麟之·與蘇州守十詩以兵衛(wèi)森畫戟燕寢凝清香為韻
- 邇來困甚幾執(zhí)熱,愿正一濯秋風(fēng)清。 -- 出自宋·周麟之·與蘇州守十詩以兵衛(wèi)森畫戟燕寢凝清香為韻
- 句中參徹后山詩,邂逅一見秋云披。 -- 出自宋·周麟之·答宋子閑
- 黃蘆花白月無賴,烏桕葉紅秋可憐。 -- 出自宋·周師成·句
- 仙家庭院晝不扃,草色迷階秋雨綠。 -- 出自宋·周薰·金精山
- 龍平江水清洋洋,尉山高兮秋葉黃。 -- 出自宋·朱申·食粥歌
- 高侯別我錢塘去,雨暗江城秋欲暮。 -- 出自元·陳基·送高元善太守赴任杭州
- 高樓壯觀東南,迥然突出千秋表。 -- 出自·曹伯啟·水龍吟 再和修甫學(xué)士
- 笑量長較短,到頭是夢,春三秋九,夫復(fù)何言。 -- 出自·曹伯啟·沁園春 用中丞敬相謝承卿送菊韻
- 好記壽觴先舉,莼鱸江上新秋。 -- 出自·曹伯啟·木蘭花慢 壽郝仲明益都人
- 昨者相逢玉闕下,別來幾日秋瀟灑。 -- 出自元·范梈·題李白郎官湖
- 船尾挑燈大魚出,船頭洗盞秋波涼。 -- 出自元·周砥·新郭
- 金銀樓觀郁嵯峨,琪樹風(fēng)涼秋漸多。 -- 出自元·丁鶴年·題萬歲山玩月圖
- 雨經(jīng)巫峽朝云濕,木落洞庭秋水多。 -- 出自元·郭翼·擬杜陵秋興(四首)
- 長檠翠幕高高張,浩歌起坐秋夜涼。 -- 出自元·顧瑛·次周履道韻
- 一聲遠過南樓去,月滿碧天秋水寒。 -- 出自元·曹之謙·秋夜
- 四明狂客醉欲倒,菊花插帽秋光好。 -- 出自元·陳秀民·壬午九月九日與郭希仲紀叔維馬希遠飲周景父
- 御溝西綠水東流,乍歇長安秋雨。 -- 出自·馮子振·鸚鵡曲·才郎于*咸陽住
- 月不常圓花易落,蛾眉卻怕秋霜薄。 -- 出自明·蔡羽·尊中有明月歌
- 畫史含情拂輕縞,解作秋妍秋不老。 -- 出自明·陳邦瞻·賦得千山紅樹送姚園客還閩
- 小機搖作鴉櫓聲,軟弧彈罷秋云積。 -- 出自明·成躭·木綿詞
- 雙帆飛度吳苑樹,澄江遠掛秋河陰。 -- 出自明·程嘉燧·孫履正履和北上予同舟送之入郡艤舟白蓮橋信
- 君過三山向京闕,楊子津樓秋漲沒。 -- 出自明·程嘉燧·孫履正履和北上予同舟送之入郡艤舟白蓮橋信
- 石粼粼,草斑斑,邊城五月如秋寒。 -- 出自明·馮琦·燕然行
- 昭陽前殿玉樹枝,榮華不奈秋風(fēng)吹。 -- 出自明·顧夢圭·感事六首
- 曉漏銅樓雞欲歇,此時不見秋江月。 -- 出自明·韓上桂·秋江月
- 寶髻珠鈿明月光,羅幃翠帳秋夜長。 -- 出自明·皇甫汸·擬伯勞東飛歌二首
- 中郎身寄白云司,戶近青山秋早知。 -- 出自明·皇甫汸·七月六日訪蔡比部作
- 何處笛聲傳《折柳》,滿庭秋氣颯蒼苔。 -- 出自明·黃克晦·和黃后溪翁七夕月下聞笛
- 聲殘響絕無所見,惟見桐枝秋露垂。 -- 出自明·黃玄·秋夜聽谷大彈陽春白雪遂歌以贈
- 只言歡樂長相保,青春幾時秋又老。 -- 出自明·黃哲·烏棲曲
- 微茫玉檢無人識,綠云陰洞秋聲急。 -- 出自明·黃哲·游泰山
- 棲鴉不避霜風(fēng)惡,繞樹數(shù)聲秋夜長。 -- 出自明·黃佐·旅夜
- 同來一婦天臺人,情懷薄似秋空云。 -- 出自明·金華宋氏·題郵亭壁歌
- 流光不住將奈何,坐令蛾黛秋霜多,手摩銅狄嗟蹉跎。 -- 出自明·金文徵·玉仙謠(同楊孟載和阮孝思作)
- 雄圖霸氣兩消歇,地老天荒秋一葉。 -- 出自明·藍智·赤壁
- 隔江亭子是何處,紅葉白云秋滿林。 -- 出自明·雷鯉·題畫詩(九首)
- 云鴻不飛音信斷,寶鏡塵昏秋鬢亂。 -- 出自明·李存·昔年
- 何當(dāng)一竹兩芒裛,共逐溪山秋半云。 -- 出自明·李存·美葛子熙
- 會稽好去無由去,斜日空堂秋雨飛。 -- 出自明·李蓘·真定寄內(nèi)
- 三江帆上莫天長,八月潮平秋水大。 -- 出自明·李延興·福源精舍
- 按玉笙兮明月,下黃鵠兮清秋。 -- 出自明·練子寧·玉山謠贈時憲
- 秋風(fēng)偏促愁懷惡,世情況比秋云薄。 -- 出自明·林世璧·秋云篇贈別郭東皋
- 蝶翅輕穿翡翠筠,龍柯誤觸秋千絲。 -- 出自明·林應(yīng)亮·落花篇
- 當(dāng)年意氣今安在,鬼火如燈秋似海。 -- 出自明·劉炳·行路難·奉君五彩鳳凰之綺幄
- 時時引領(lǐng)送飛云,天華當(dāng)空秋一羽。 -- 出自明·劉炳·七夕對月懷藍明之黃彥美蔣師文先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