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在第10個字的詩句
秋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
- 高亭憑古地,山川當暮秋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襄武館游眺
- 微雨颯已至,蕭條川氣秋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登西南岡卜居遇雨,尋竹浪至灃堧,縈帶數里,
- 衰蓮送馀馥,華露湛新秋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樓中月夜
- 官閑高興生,夜直河漢秋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答暢參軍
- 還思故園夜,更度一年秋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夜對流螢作
- 時節變衰草,物色近新秋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玩螢火
- 迨茲聞雁夜,重憶別離秋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登郡寄京師諸季、淮南子弟
- 公館夜云寂,微涼群樹秋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答劉西曹(時為京兆功曹)
- 橫河俱半落,泛露忽驚秋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府舍月游
- 還思杜陵圃,離披風雨秋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對萱草
- 燕子樓中,又捱過、幾番秋色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滿江紅 和王夫人滿江紅韻,以庶幾后山
- 一病忽兩月,蓬頭夏涉秋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又賦
- 萬里飄零兩鬢蓬,故鄉秋色老梧桐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重陽
- 鐘聲到枕曙,月影入簾秋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曉起
- 世事蒙蒙醉不知,南山秋意滿東籬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又三絕
- 歷歷關河雁,隨風鳴寒秋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涿鹿
- 哀哀我慈母,玉化炎海秋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先兩國初忌
- 烈風西北來,萬竅號高秋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發鄆州喜晴
- 矧茲方丈室,屏居二春秋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還獄
- 末書戊申歲,屈指九十秋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葬無主墓碑
- 澹澹池光曙,沉沉野色秋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早起偶成
- 江山如有意,天地可無秋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早起偶成
- 南極山川古,北風江海秋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維揚驛
- 白日照執袂,埋骨已經秋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杜大卿滸第一百三十三
- 西楚驚鴻晚,東淮落木秋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合江樓
- 蓬山隔風雨,蕓觀司陽秋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送卓大著知漳州
- 行行行湖曲,萬頃涵清秋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發高郵
- 小洞煙霞國,重陽風雨秋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游集靈觀
- 一條一褐髯如鐵,神為秋水眼為月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贈趙神眼
- 我欲登山去采薇,江南秋雨正霏霏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為劉定伯索油蕨
- 絕壁千尋俯雪潭,春花秋草有(上髟下監)鬖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吸江
- 天災自古有,昏墊彌今秋。 -- 出自唐·高適·東平路中遇大水
- 鹓鸞粉署起,鷹隼柏臺秋。 -- 出自唐·高適·東平旅游,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
- 系高周柱史,名重晉陽秋。 -- 出自唐·高適·奉酬睢陽李太守
- 登高臨舊國,懷古對窮秋。 -- 出自唐·高適·宋中十首
- 渺然風波上,獨愛前山秋。 -- 出自唐·高適·東平路作三首
- 回首見黛色,眇然波上秋。 -- 出自唐·高適·同薛司直諸公秋霽曲江俯見南山作
- 豁達云開霽,清明月映秋。 -- 出自唐·高適·古樂府飛龍曲,留上陳左相(陳希烈)
- 飄飖經遠道,客思滿窮秋。 -- 出自唐·高適·漣上別王秀才
- 思深應帶別,聲斷為兼秋。 -- 出自唐·高適·送劉評事充朔方判官,賦得征馬嘶
- 孰知非遠別,終念對窮秋。 -- 出自唐·高適·淇上送韋司倉往滑臺
- 蕃軍傍塞游,代馬噴風秋。 -- 出自唐·高適·部落曲
- 羽毛似雪無瑕點,顧影秋池舞白云。 -- 出自唐·李紳·過梅里七首家于無錫四十載,今敝廬數堵猶存
- 吹臺山木盡,香徑佛宮秋。 -- 出自唐·李紳·過吳門二十四韻
- 應是蛟龍長不去,若耶秋水尚沈沈。 -- 出自唐·李紳·若耶溪
- 江云斷續草綿連,云隔秋波樹覆煙。 -- 出自唐·李紳·回望館娃故宮
- 開盡春花芳草澗,遍通秋水月明泉。 -- 出自唐·李紳·杭州天竺、靈隱二寺頃歲亦布衣一游,及赴會
- 日沖海浪翻銀屋,江轉秋波走雪山。 -- 出自唐·李紳·早渡揚子江
- 連野碧流通御苑,滿階秋草過天津。 -- 出自唐·李紳·重入洛陽東門
- 雪欺春早摧芳萼,隼勵秋深拂翠翹。 -- 出自唐·李紳·重別西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