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在第3個字的詩句
百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鼎鼎百年內,持此欲何成! -- 出自魏晉·陶淵明·飲酒 其三
- 招集百夫良,歲暮得荊卿。 -- 出自魏晉·陶淵明·詠荊軻
- 迢迢百尺樓,分明望四荒,暮作歸云宅,朝為飛鳥堂。 -- 出自魏晉·陶淵明·擬古 其四
- 一旦百歲後,相與還北邙。 -- 出自魏晉·陶淵明·擬古 其四
- 洪柯百萬尋,森散復旸谷。 -- 出自魏晉·陶淵明·讀山海經 其六
- 去去百年外,身名同翳如。 -- 出自魏晉·陶淵明·和劉柴桑
- 試酌百情遠,重觴忽忘天。 -- 出自魏晉·陶淵明·連雨獨飲
- 流幻百年中,寒暑日相推。 -- 出自魏晉·陶淵明·還舊居
- 屈指百萬世,過如霹靂忙。 -- 出自唐·杜牧·郡齋獨酌 黃州作。
- 罷亞百頃稻,西風吹半黃。 -- 出自唐·杜牧·郡齋獨酌 黃州作。
- 百戰百勝價,河南河北聞。 -- 出自唐·杜牧·史將軍二首
- 多無百年命,長有萬般愁。 -- 出自唐·杜牧·不寢
- 高枝百舌猶欺鳥,帶葉梨花獨送春。 -- 出自唐·杜牧·殘春獨來南亭因寄張祜
- 生民百遺一,念之斷人腸。 -- 出自魏晉·曹操·蒿里行
- 行施百世,斷發文身。 -- 出自魏晉·曹操·善哉行 其一
- 人能百歲自古稀,松得千年未為老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松
- 挺身百辟上,附麗無奸憸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
- 萬事百年能自信,一簞五鼎不須論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寄孫正之
- 雨過百泉出,秋聲連眾山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自白土村入北寺二首
- 申韓百家爇火起,孔子大道寒於灰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寄王逢原
- 毋為百年憂,一日以逍遙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招同官游東園
- 宣城百山間,文脊尤奇峰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次韻游山門寺望文脊山
- 傷心百道水,閡目萬重山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還家
- 正名百物自軒轅,野老何知強討論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進字說二首
- 握手百憂空往事,還家一笑即芳時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送彥珍
- 大木百圍生遠籟,朱玄三嘆有一音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句
- 人世百年能幾許,何須戚戚長辛苦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馬上轉韻
- 讀書百紙過,穎銳物不隔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示蔡天啟三首
- 將更百年弊,謂民知可否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酬王檐叔奉使江南訪茶法利害見寄
- 爾來百千年,轉化薄愈甚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酬王伯虎
- 欲毆百惡死焦灼,肯貸一兇生棄播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和王樂道烘虱
- 爾來百口皆年少,歸與何人共此悲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書任村馬鋪
- 頹城百雉擁高秋,驅馬臨風想圣丘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中牟
- 千蹊百隧散林丘,圖畫風煙一色秋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千蹊
- 宜哉百里地,浮鼓未嘗鳴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射亭
- 春雷百卉坼,寒食四鄰清。 -- 出自唐·孟浩然·李氏園(林)臥疾
- 層樓百馀尺,迢遞在西隅。 -- 出自唐·張九齡·登荊州城樓
- 霜清百丈水,風落萬重林。 -- 出自唐·張九齡·赴使瀧峽
- 城隅百雉映,水曲萬家開。 -- 出自唐·張九齡·送廣州周判官
- 君有百煉刃,堪斷七重犀。 -- 出自唐·張九齡·贈澧陽韋明府
- 獨上百尺樓,目窮思亦愁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登陜州北樓卻憶京師親友
- 露草百蟲思,秋林千葉聲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秋晚新晴夜月如練有懷樂天
- 笙簧百囀音韻多,黃鸝吞聲燕無語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百舌吟
- 語馀百響入天籟,眾奇引步輕翩翻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唐侍御寄游道林岳麓二寺詩,并沈中丞姚員外
- 長安百花時,風景宜輕薄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百花行
- 楊葉百穿榮會府,芝泥五色耀天庭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寄和東川楊尚書慕巢,兼寄西川繼之二公,近
- 青門百壺送韓侯,白云千里連嵩丘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送韓巽入都覲省便赴舉
- 第二百零二卷 -- 出自唐·岑參·句
- 第二百卷 -- 出自唐·岑參·入蒲關先寄秦中故人
- 丞相百僚長,兩朝居此官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左仆射相國冀公東齋幽居(同黎拾遺賦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