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在第8個字的詩句
白在第八個字的詩句
- 端如徑寸珠,墮此白玉盤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藤州江下夜起對月贈邵道士
- 床頭有白酒,盎若白露漙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藤州江下夜起對月贈邵道士
- 汀洲相見春風起,白蘋吹花散煙水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清遠舟中寄耘老
- 汀洲相見春風起,白蘋吹花覆苕水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清遠舟中寄耘老
- 出本無心歸亦好,白云還似望云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望云樓
- 長江袞袞空自流,白發紛紛寧少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前篇
- 清詩獨吟還自和,白酒已盡誰能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
- 江邊父老能說子,白須紅頰如君長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
- 賓鴻社燕巧相違,白鶴峰頭白板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追和戊寅歲上元
- 邑中之黔相指似,白髯紅帶老不臞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慶源宣義王丈,以累舉得官,為洪雅主簿,雅
- 春鴻社燕巧相違,白鶴峰頭白板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追和戊寅歲上元
- 愁腸別后能消酒,白發秋來已上簪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二首
- 肯將紅塵腳,暫著白云屨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與周長官李秀才游徑山二君先以詩見寄次其韻
- 黃雞催曉凄涼曲,白發驚秋見在身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過密州次韻趙明叔喬禹功
- 彭城初識子,照眼白而長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哭王子立次兒子迨韻三首
- 他日曾陪探禹穴,白頭重見賦南山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鹿鳴宴
- 碧筩時作象鼻彎,白酒微帶荷心苦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泛舟城南,會者五人,分韻賦詩,得「人皆苦
- 他日曾陪控禹穴,白頭重見賦南山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鹿鳴宴
- 夢繞吳山卻月廊,白梅盧橘覺猶香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七年九月,自廣陵召還,復館於浴室東堂。八
- 金花詔書錦作囊,白藤肩輿簾蹙繡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朱壽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寫經求之五十年
- 此身自斷天休問,白發年來漸不公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邵同年戲贈賈收秀才三首
- 玉川何日朝金闕,白晝關門守夜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邵同年戲贈賈收秀才三首
- 黃帽刺船忘歲月,白衣擔酒慰鰥孤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邵同年戲贈賈收秀才三首
- 相期赤松子,永望白云岑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潞公超然臺次韻
- 相逢一笑外,奈此白發何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子由送陳侗知陜州
- aa31鞲上壽白玉壺,公堂登歌鳳將雛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親
- (龜泉在荊山下色白而甘,真陸羽所謂石池漫流者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上巳日與二子迨過游涂山荊山記所見
- 比來伏青蒲,坐捉白獸樽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用定國韻贈其侄震
- 天山直欲三箭取,白衣將軍何人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贈李AA42彥威秀才
- 丹砂久窖井水赤,白?誰燒廚灶香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樓觀(秦始皇立老子廟于觀南,晉惠始修此觀
- )牽衣男女繞太白,扇枕郎君煩阿香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子玉家宴用前韻見寄復答之
- 圣明若用西涼簿,白羽猶能效一揮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祭常山回小獵
- 藍尾忽驚新火后,(白樂天《寒食》詩云:三杯藍尾酒,一碟膠牙餳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劉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
- 內朝接武知何日,白發羞歸供奉班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王雄州還朝留別
- 寂寂東坡一病翁,白須蕭散滿霜風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縱筆三首
- 江侵平野斷,風卷白沙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荊州十首
- 青衫公子家千里,白首先生杖百錢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立春日病中邀安國仍請率禹功同來仆雖不能飲
- 農夫輟耒女廢筐,白衣仙人在高堂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雨中游天竺靈感觀音院
- 翠浪舞翻紅罷亞,白云穿破碧玲瓏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登玲瓏山
- ?襄陽龐公少檢束,白發不髡亦不俗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謝子高讀淵明傳?此詩為黃庭堅作?
- 青牛久已辭轅軛,白鶴時來訪子孫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自清平鎮游樓觀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
- 井中老翁誤年華,白沙翠石公之家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老翁井?此詩當為蘇洵作?
- 鴟夷不裹壯士尸,白日貔貅雄帥府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馮判官之昌國
- 朱欄畫柱照湖明,白葛烏紗曳履行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湖橋
- 不逢青眼人,長歌白石澗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霅上訪道人不遇
- 紅葉黃花秋正亂,白魚紫蟹君須憶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臺頭寺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館分韻得憶字人字兼
- 聞道清香閣,新篘白玉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至真州再和二首
- 常恐青霞志,坐隨白發闌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曹輔赴閩漕
- 援弓雁自落,不待白羽貫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常山贈劉鎡
- 嗟予少小慕真隱,白發青衫天所械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與胡祠部游法華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