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在第4個字的詩句
白在第四個字的詩句
- 南夷羞白雉,佛國貢青蓮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水官詩?并引原收有老泉水官詩,今刪?
- 終南太白橫翠微,自我不見心南飛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二月十六日,與張、李二君游南溪,醉後,相
- 云間踏白看纏旗,莫忘西湖把酒時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座上復(fù)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
- 當(dāng)年大白此相浮,老守娛賓得二丘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王忠玉游虎丘絕句三首
- 功成頭白早歸來,共藉梨花作寒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表弟程六知楚州
- 西望太白橫峨岷,眼高四海空無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
- 熔鉛煮白石,作玉真自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獨酌試藥玉滑盞,有懷諸君子。明日望夜,月
- 梨花淡白柳深青,柳絮飛時花滿城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孔密州五絕 東欄梨花
- )従來白發(fā)有公道,始信丹經(jīng)非妄言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子由次月中梳頭韻
- 誰能鋪白簟,永日臥朱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短橋
- 欲浮大白追余賞,幸有回飆驚落屑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聚星堂雪
- 紅亭與白塔,隱見喬木杪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與客游道場何山得鳥字
- (太和,古白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黃魯直食筍次韻
- 東鄰多白楊,夜作雨聲急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軒窗
- 會須掃白發(fā),不復(fù)用黃精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初別子由
- 青山南,白石北,此地嵯峨人不識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詩三句
- 霜顱隱白毫,鎖骨埋青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書*公詩后
- 誰能搔白首,抱關(guān)望夕烽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路都曹
- 死為長白主,名字書絳闕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歐陽推官赴華州監(jiān)酒
- 蕭疏悲白發(fā),漫浪散窮愁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過海得子由書
- 劉郎應(yīng)白發(fā),桃花開不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劉分攵倅海陵
- 塵勞付白骨,寂照起黃庭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觀臺
- 君不學(xué)白公引涇東注渭,五斗黃泥一鐘水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東陽水樂亭(為東陽令王都官概作。)
- 烹雞酌白酒,相對歡有余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答任師中家漢公(一題:奉和師中丈漢公兄見
- 威行烏白蠻,解辮請冠裾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答任師中家漢公(一題:奉和師中丈漢公兄見
- 汴人尹白能之,為賦一首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墨花(并敘)
- 濤雷殷白晝,梅雪耿黃昏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詹適宣德小飲巽亭
- 陰谷叩白月,夢中游化城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碧落洞(在英州下十五里。)
- 揚之水,白石鑿鑿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(jīng)·揚之水
- 揚之水,白石皓皓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(jīng)·揚之水
- 揚之水,白石粼粼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(jīng)·揚之水
- 漫天皆白,雪里行軍情更迫。 -- 出自·毛澤東·減字木蘭花·廣昌路上
- 出門搔白首,若負(fù)平生志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夢李白二首·其二
- 羲和鞭白日,少昊行清秋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同諸公登慈恩寺塔
- 故山迷白閣,秋水隱黃陂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偶題
- 南登吟白華,已見楚山碧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送李校書二十六韻
- 受詞太白腳,走馬仇池頭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
- 中宵斬白馬,盟歃氣已粗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草堂
- 水鄉(xiāng)霾白屋,楓岸疊青岑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風(fēng)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,奉呈湖南親友
- 猶瞻太白雪,喜遇武功天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喜達(dá)行在所三首
- 繡衣黃白郎,騎向交河道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
- 悲愁回白首,倚杖背孤城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獨坐
- 百年雙白鬢,一別五秋螢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
- 足了垂白年,敢居高士差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柴門
- 羽毛凈白雪,慘澹飛云汀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
- 空中右白虎,赤節(jié)引娉婷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
- 飄然斑白身奚適,傍此煙霞茅可誅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岳麓山道林二寺行
- 庭前有白露,暗滿菊花團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初月
- 遠(yuǎn)山朝白帝,深水謁彝陵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
- 江湖多白鳥,天地有青蠅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