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在第12個字的詩句
白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
- 小留不過貂蟬耳,亦恐遭人白眼看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書客星閣
- 菰葉蘋花秋共晚,山寒未必白鷗知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題甘露寺中峰
- 塞云漠漠方笞兵,油幢安用白面生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爭棋
- 書冊懶隨黃犢角,巖霏寧識白龍涎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葉秘書致白龍涎
- 山林有味青燈古,天地無情白發(fā)新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次韻凈照
- 云窗自照青藜杖,月戶重修白玉盤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八月十四月食中秋遂無月
- 自憐短發(fā)垂垂老,一滴秋霖白一莖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禱晴福善
- 先生自說瀛洲路,多在青松白石間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贈王尊師
- 霽日滿江寒浪靜,春風繞郭白蘋生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送劉禹錫郎中赴蘇州
- 太守吟詩人自理,小齋閑臥白蘋風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送劉禹錫郎中赴蘇州
- 山頂雨馀青到地,濤頭風起白連云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酬薛奉禮見贈之作
- 他時縱有逢君處,應(yīng)作人間白發(fā)身。 -- 出自唐·項斯·贈別
- 更望會稽何處是,沙連竹箭白鷴群。 -- 出自唐·項斯·句
- 恥向街前求乞,到如今,顯現(xiàn)白骨無羞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滿庭芳 嘆骷髏
- 自愧隱身身不密,空成潦倒白頭生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望蓬萊 羅公上樹隔環(huán)墻乞詞
- 鼎內(nèi)朱砂烹煉就,天仙子入白云中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望蓬萊 十七首首化姚*
- 弱川無力不勝骯,騎龍難到白云鄉(xiāng)。 -- 出自明·宋濂·皇仙引
- 奇才不換金城百,寵命當簪白筆雙。 -- 出自明·宋濂·和王內(nèi)翰子充見懷韻
- 丁香枝上同心結(jié),九曲燈前白發(fā)明。 -- 出自明·宋濂·思春辭(丙申春作)
- 只有千年華表鶴,時看來往白云中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遼陽懷古
- 卻橫西海望中原,黃霧沈沈白日昏。 -- 出自清·梁啟超·自題新中國未來記
- 推窗默對秦皇島,碧海青天白浪花。 -- 出自·老舍·北戴河贈四友詩 贈曹禺
- 揚眉曉日青春再,拂發(fā)東風白鬢遲! -- 出自·老舍·致章老
- 淮河營外火牛陣,天水關(guān)頭白蟒臺,三字經(jīng)陳十道本,狀元譜上百花開。 -- 出自·老舍·再集馬派名劇贈馬連良
- 仙壇古洞何清虛,中有瓊樓白玉除,江上浩蕩誰來過,聞道琴高駕鯉魚。 -- 出自宋·蘇洵·神女廟
- 酒臉未隨紅葉醉,鄉(xiāng)心先逐白云飛。 -- 出自宋·真山民·客中遇鄉(xiāng)友季芳遠歸省親
- 拾薪澗底青裙婦,倚杖檐間白發(fā)翁。 -- 出自宋·真山民·山人家
- 窮崖老樹猿倒懸,彼何色者白與玄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題畫
- 東曹一榻分燈意,夜下虛庭白露繁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黃土道中李員外同年留宿
- 小園紆步玉堂陰,堂下花開白玉簪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體齋西軒觀玉簪花偶作
- 三十六灣灣對灣,人家多住白茅間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長沙竹枝歌(十首)
- 雪里鴨兒苦耐寒,眠沙枕浦白云團,黃蘆槭槭枝葉乾。 -- 出自宋·畢士安·楊照承議蘆雁枕屏
- 雙闕暫隨丹詔入,三峰尋與白云歸。 -- 出自宋·卞震·句
- 客思邇來紅葉亂,雁聲南去白云孤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秋日即事五首
- 左右前后千毛嬙,青云衣兮白霓裳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天上碧桃
- 銅雀臺前閑極目,驚魂猶繞白狼山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詠史下·曹操七首
- 王猛開心似諸葛,風云無望白頭年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詠史下·慕容垂
- 旋汲龍淵萬丈深,爛煮茶翻白雪。 -- 出自宋·釋普度·偈頌一百二十三首
- 曉山漠漠盡煙霏,四面樓臺白鳥稀。 -- 出自宋·釋斯植·春日湖上五首
- 黃沙滿塞黃云暗,白馬嘶風白日寒。 -- 出自宋·釋斯植·賦老將
- 不是北禪露地牛,便是清源白家酒。 -- 出自宋·釋惟一·偈頌四首
- 大隱居鄽迷小道,絕巔頂上白云巖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修行忽若無靈應(yīng),還信神仙白晝飛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夜靜寒光半欹樓,穿入簾帷白如練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賢圣人天常法則,卿云嶺上白皚皚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洞里煙霞牢秘景,水精殿宮白皚皚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晉代衣冠誰復(fù)在,虎溪長有白蓮風。 -- 出自宋·楊時·東林道上閒步三首
- 喜君妙齡謝世喧,萱堂茲顏白盈顛。 -- 出自宋·楊時·寄題環(huán)翠樓
- 蕭散認為三徑侶,只應(yīng)長共白云閒。 -- 出自宋·楊時·虛心亭
- 自視其身不系秋,片心寧被白云留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淳熙丙午與合皂化士彭正夫道人五羊相別開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