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在第4個字的詩句
火在第四個字的詩句
- 西京別火位非高,薄有遺聞瑣且勞。 -- 出自清·龔自珍·已亥雜詩 66
- 曲街燈火香塵散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河傳·華堂張燕
- 青熒燈火畔,再得親軟語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留別龜山白禪老兼簡楊居士介
- 昨日春火開,逍遙望高原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田園樂
- 九層燈火偃王塔,四面溪山彭祖樓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送彭城周主簿建中移黃縣令
- 侵晨潑火雨,薄暮駕潮風(fēng)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清明病中
- 短檠燈火掩書卷,屢聽芭蕉夜雨眠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題毗陵僧舍二首之一
- 山頭野火寒多燒,雨里孤峰濕作煙。 -- 出自唐·崔顥·雁門胡人歌
- 紅云燈火浮滄海,碧水樓臺浸遠(yuǎn)空。 -- 出自宋·曾鞏·錢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丈燕席
- 卻憐燈火寂,反與病相安。 -- 出自明·王微·病中聽雨
- 曾聞劫火到蓬壺,縮盡鰲頭海亦枯。 -- 出自唐·司空圖·狂題十八首
- 曉催庭火暗,風(fēng)帶寺幡新。 -- 出自唐·司空圖·丙午歲旦
- 萬家煙火朝來靜,九陌風(fēng)光雨后新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寒飲御筵口號二首
- 石脂裝火近不熱,蓬勃?dú)馊腩^顱腥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苦寒行
- 兜零烽火息,區(qū)脫虜塵收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夏日
- 時(shí)聞候火入,非復(fù)塞塵驚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送鄭推官赴分州
- 平安候火出云間,區(qū)脫無塵刁斗閑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和始平公郡齋偶書二首
- 渭南兵火照城山,十八盤西探馬還。 -- 出自明·湯顯祖·胡姬抄騎過通渭
- 西城燈火長安夢,滿意春風(fēng)似兩坡。 -- 出自元·元好問·鷓鴣天·少日驪駒白玉珂
- 對昆明火冷,蓬萊水淺,新亭淚,空相向。 -- 出自元·元好問·水龍吟·舊家八月池臺
- 回中峰火入。 -- 出自唐·陳子昂·贈趙六貞固
- 回中烽火入,塞上追兵起。 -- 出自唐·陳子昂·贈趙六貞固二首
- 叢祠燈火下,暗祝心期,眾里分明并儂拜。 -- 出自清·朱彝尊·洞仙歌·謝娘春曉
- 精水神火與意土,煉使魂魄歸其根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快活歌二首
- 墻頭榴火正燒空,風(fēng)削蒼云作數(shù)峰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即事君子堂五首
- 記得兵火起淮西,凄涼數(shù)里皆橫尸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云游歌
- 不思夜火笑驪山,甘欲庭花唱宮井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題浯溪
- 且升陽火烹金鼎,卻降靈泉灌玉田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述翠虛真人安樂法
- 人生石火電光中,數(shù)枚客鵲枝頭宿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大道歌
- 牡丹吐火花欲然,日將錦繡鋪苔氈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胡東原香錦亭
- 丹爐不火草芊芊,數(shù)間巖屋掩寒煙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燕巖行
- 金水木火結(jié)成丹,復(fù)用真土筑為壇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玉仙群讖
- 半斤雷火燒紅杏,一滴露珠凝碧荷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贈趙縣尉
- 洗鐺簇火煎雪茶,垂簾疊足說清話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詠雪于清虛堂火閣
- 城頭烽火不曾滅,疆場征戰(zhàn)何時(shí)歇? -- 出自魏晉·蔡琰·胡笳十八拍
- 螢飄碎火流。 -- 出自南北·庾信·擬詠懷詩 十八
- 山花焰火然。 -- 出自南北·庾信·奉和趙王隱士詩
- 流螢帶火寒。 -- 出自南北·庾信·奉和賜曹美人詩
- 空山夜火明。 -- 出自南北·庾信·奉報(bào)趙王出師在道賜詩
- 吹風(fēng)放火烈山谷,不問杉柏樗櫟蘭艾蒿芷蘅茅茨,燔焱熨灼無余遺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二鬼
- 可中得火伴,約束歸營場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贈周宗道六十四韻
- 積薪厝火非遠(yuǎn)計(jì),誰能獻(xiàn)納陳嘉猷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題富好禮所畜村樂圖
- 地爐無火同誰坐,石硯生冰盡日眠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雪中有懷章三益葉景淵
- 茶烹松火紅,酒吸荷杯綠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南野
- 原頭獵火夜相向,馬蹄蹴蹋層冰上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邊城曲
- 身經(jīng)大火熱,顏入瘴江消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早發(fā)韶州
- 照云烽火驚離抱,剪葉風(fēng)霜逼暑衣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秋日泊浦江
- 居止煙火接,逢迎雞黍頻。 -- 出自唐·權(quán)德輿·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與衛(wèi)右丞鄰舍,因賦詩寄
- 夏云如火鑠晨輝,款段羸車整素衣。 -- 出自唐·權(quán)德輿·送從弟廣東歸絕句
- 自從秦火來,歷代逢迍邅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奉和襲美二游詩·徐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