漏在第11個字的詩句
漏在第一十一個字的詩句
- 已對秋光成感慨,更夜永,漏聲長。 -- 出自宋·鄧肅·江城子·酒闌攜手過回廊
- 寓直承明意味清,風(fēng)傳禁漏作春聲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禁直偶作三首
- 我原得媧皇煉石補(bǔ)此破漏天,令三光繼明,萬物可睹,免使百萬億蒼生憔悴困泥土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苦雨吟
- 坐上賓僚方共集,城頭更漏莫相催。 -- 出自宋·吳芾·和陳澤民韻
- 但約麻姑擘麟脯,莫尋句漏問丹砂。 -- 出自宋·吳鎰·崇仙觀
- 連放酒杯浮瀲滟,須防更漏解催煎。 -- 出自宋·虞儔·講稿公妓飲問政堂有誚予不來者借韻呈司戶同
- 況此十年門下士,反從勾漏吊沉湘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贈楊左司三首
- 雪滿江頭,怪一枝不耐,不漏微陽。 -- 出自宋·陳亮·漢宮春·雪滿江頭
- 豈但詩書對圣賢,須知屋漏與神天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次韻靖州貢士鹿鳴宴二首
- 肯向縑緗迂事業(yè),要尋屋漏實(shí)工夫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虞退夫人生日
- 自題蕙葉回春,坐聽蓬壺,漏聲細(xì)咽。 -- 出自宋·徐寶之·鶯啼序
- 瑣窗孤影,夜卜燭花明,清漏斷,月朦朧,掛在梅梢裊。 -- 出自宋·趙孟堅(jiān)·驀山溪·桃花雨動
- 全帶安期溪澗碧,微偷勾漏箭砂紅。 -- 出自宋·潘牥·蘭花
- 三十年前塔上題,只今待漏聽朝雞。 -- 出自宋·翁合·賀參政生日古風(fēng)
- 到曉定應(yīng)三尺雪,短篷忽漏赤暾明。 -- 出自宋·姚勉·和鄒希賢舟中遇風(fēng)雨
- 行盡杳冥青嶂外,九重鐘漏紫云間。 -- 出自唐·李德裕·南梁行
- 徙倚仙居繞翠樓,分明宮漏靜兼秋。 -- 出自唐·章孝標(biāo)·八月
- 漠漠禁煙籠遠(yuǎn)樹,泠泠宮漏響前除。 -- 出自宋·李遠(yuǎn)·贈弘文杜校書
- 一宿秋風(fēng)未覺涼,數(shù)聲宮漏日猶長。 -- 出自唐·徐鉉·立秋后一日與朱舍人同直
- 故作別離應(yīng)有以,擬延更漏共無由。 -- 出自唐·徐鉉·又和八日
- 天府鞠辦三節(jié)日,霜臺待漏五更時。 -- 出自宋·曹修古·題清心堂
- 見《紀(jì)事》)在室愧屋漏。 -- 出自唐·鄭遨·與羅隱之聯(lián)句
- 天外冰輪緩轉(zhuǎn),畫樓上、玉漏遲傳。 -- 出自元·華幼武·滿庭芳 元霄和元 見寄
- 清蟾半露,驚烏三匝,城上漏水乍滴。 -- 出自元·邵亨貞·八歸 秋夜詠懷寄錢南金
- 一滴天瓢*溽暑,夕陽微漏殘紅。 -- 出自元·邵亨貞·臨江仙 擬無住 水檻過雨
- 身凈心清明道眼,內(nèi)持無漏氣神全。 -- 出自元·侯善淵·歸來曲
- 夜氣自肥蟲語靜,煙光初漏鵲棲尊。 -- 出自近代·陳三立·迭韻再答伯夔
- 回首殊鄉(xiāng)作侶,幾同消殘漏,共讀西樓。 -- 出自當(dāng)代·梁羽生·一萼紅 沈在寬
- 莽莽屯云接四溟,直疑天漏地維傾。 -- 出自宋·張嵲·憤雨
- 乞米作糜蒙被啜,客來午漏家僮出。 -- 出自宋·陳傅良·赴桂陽道中喜晴書事
- 擬仗神功擊陽石,卻疑天漏類陰山。 -- 出自宋·陳棣·客舍久雨無酒戲柬沈泰叔
- 桂影婆娑玉殿涼,風(fēng)傳花漏夜聲長。 -- 出自宋·陳昉·宮詞
- 刮垢磨光碧色深,日華穿漏解云陰。 -- 出自宋·陳巖·石照
- 調(diào)和脈絡(luò)勿草草,整頓罅漏當(dāng)徐徐。 -- 出自宋·度正·送唐宗道制干赴闕探韻得書字
- 紫邏招魂千里雪,彤庭待漏五更霜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次韻仇仁近至日
- 但信金鞍忘路遠(yuǎn),不知玉漏早更深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杭正月十五夜用韻
- 春宵恨不長如年,無情銀漏何濺濺,起來一笑花嫣然。 -- 出自宋·高吉·塞南
- 盛事難逢須爛醉,樓頭玉漏莫相催。 -- 出自宋·高斯得·臺州宴包知府樂語
- 耿耿蘭膏照千古,遲遲蓮漏轉(zhuǎn)三更。 -- 出自宋·黃庚·觀史
- 其聽金雞報(bào)新歲,忽聞玉漏惜殘年。 -- 出自宋·黃棆·元日待漏院會宰執(zhí)詩
- 詩壇誓眾軍令嚴(yán),立表不漏不容刻。 -- 出自宋·李復(fù)·上巳成季召會于西溪會上賦詩須多韻仍用故事
- 樓外歸云迎霽月,宮中傳漏帶疏風(fēng)。 -- 出自宋·李復(fù)·省中寓直次劉巨濟(jì)職方韻兼示祠部張臺卿
- 何處一蟬猶切切,此時殘漏尚丁丁。 -- 出自宋·李至·暑夜偶作
- 意適何曾較疾遲,戰(zhàn)酣夜漏繼朝暉。 -- 出自宋·釋寶曇·和棋
- 三人證龜成鱉,剛把天機(jī)漏洩。 -- 出自宋·釋鼎需·頌古二十一首
- 是大明咒,三世十方無透漏。 -- 出自宋·釋師體·頌古二十九首
- 嶺梅半合半開,少室風(fēng)光漏泄。 -- 出自宋·釋師一·偈頌七首
- 堪笑葛洪曾未悟,遠(yuǎn)從勾漏問丹砂。 -- 出自宋·釋文禮·頌古五十三首
- 今已連天鋪滿地,順緣無漏必通津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行住坐臥三十二頌
- 牧牧純來歲月多,至今殼漏未消磨。 -- 出自宋·釋智遇·禮牧護(hù)和尚定身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