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在第7個字的詩句
源在第七個字的詩句
- 歸作山水游,詞源傾百斛。 -- 出自宋·徐璣·奉和翁千四知千十四隱居山中作
- 由來分合必有源,一點清澄元不改。 -- 出自宋·徐璣·壽曾漕
- 別后期君處,靈源紫閣秋。 -- 出自唐·趙嘏·洛中逢盧郢石歸覲
- 少小事編簡,淵源極沿洄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遣興三首
- 川陸浩渺同一源,泛濫直欲浮高原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季百般已亥大雨
- 試考諸傳說,其源已冥冥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晉銘
- 積水自淵淵,來源常汩汩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蒲氏別墅十詠·魚池
- 武陵溪畔古桃源,洞合空勞記往還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安福歐陽紹之奉議桃花石二絕句
- 瑞應興沙麓,祥源發狶韋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太行皇太后挽詞二首
- 雨過桃花盡處源,庭前新綠長芳蓀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次李參政晚春湖上口占十絕
- 欲訪天池水發源,倒騎北斗挾飛仙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次韻游龍門十絕
- 幸公有令子,辭源橫江灊。 -- 出自宋·蔡襄·觀宋中道家藏書畫
- 征教或稽圣,窮源反問天。 -- 出自唐·皎然·哭吳縣房聳明府
- 芳草行無盡,清源去不窮。 -- 出自唐·皎然·若邪春興
- 白日不可污,清源肯容垢。 -- 出自唐·皎然·答裴集、陽伯明二賢各垂贈二十韻今以一章用
- 金谷園無主,桃源路不通。 -- 出自唐·李群玉·贈花
- 鳴皋山水似麻源,謝監東還憶故園。 -- 出自唐·李群玉·送于少監自廣州還紫邏
- 朔野長城閉,河源舊路通。 -- 出自唐·戎昱·涇州觀元戎出師
- 花萼連枝近,桃源去路深。 -- 出自唐·戎昱·送陸秀才歸覲省
- 得見梁夫子,心源有所依。 -- 出自唐·戎昱·秋夜梁十三廳事
- 乘夕棹歸舟,緣源二轉幽。 -- 出自唐·戎昱·耒陽谿夜行(為傷杜甫作)
- 故林又斬新,剡源溪上人。 -- 出自唐·拾得·詩
- 臥松庵、當會靈源,現萬象、無中須看。 -- 出自宋·黃裳·瑤池月/瑤臺月
- 七里溪邊,鸕鷥源畔,一蓑煙雨。 -- 出自宋·葛立方·水龍吟·九州雄杰溪山
- 云巖市聲中,竹源山色處。 -- 出自宋·劉子翚·云巖竹源二禪俱與招客三月二十一日遂飯于竹
- 因驚斷、夢里桃源難又。 -- 出自宋·史達祖·玉燭新·疏云縈碧岫
- 眉州城外小桃源,行入三巖澗水喧。 -- 出自宋·汪元量·小桃源入三巖觀魚
- 柱史生周室,仙源譜系崇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李丞相生朝
- 便欲乘清影,緣源訪隱淪。 -- 出自元·倪瓚·寄李隱者
- 開河變鈔禍根源,惹紅巾萬千。 -- 出自元·元無名氏·醉太平·堂堂大元
- 冥心三十年,尋源頗知津。 -- 出自明·林鴻·送黃玄之京
- 松磴攀云絕,花源接澗空。 -- 出自唐·蘇颋·幸白鹿觀應制
- 千途萬轍亂真源,白晝勞形夜斷魂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勉吟僧
- 買得一片田,濟源花洞前。 -- 出自唐·盧仝·將歸山招冰僧
- 扣冰晨飲黃河源,拂雪夜食天山草。 -- 出自唐·喬知之·羸駿篇
- 旌旆悠悠靜瀚源,鼙鼓喧喧動盧谷。 -- 出自唐·崔湜·大漠行(一作胡皓詩)
- 河水日東往,河源乃西極。 -- 出自唐·崔融·擬古
- 浮世度千載,桃源方一春。 -- 出自唐·于武陵·贈王道士
- 骨格凌秋聳,心源見底空。 -- 出自唐·吳融·赴闕次留獻荊南成相公三十韻
- 杜陵猶識漢,桃源不辨秦。 -- 出自唐·喬侃·人日登高
- 明月開三峽,花源出五溪。 -- 出自唐·徐安貞·送王判官
- 君過湟中去,尋源未是賒。 -- 出自唐·李嘉祐·送崔夷甫員外和蕃
- 湘浦眠銷日,桃源醉度春。 -- 出自唐·李嘉祐·送韋司直西行(此公深入道門)
- 隴上應回首,河源復載馳。 -- 出自唐·皇甫曾·送湯中丞和蕃
- 畝澮敷四海,川源滌九州。 -- 出自唐·徐浩·謁禹廟
- 江澈煙塵靜,川源草樹閑。 -- 出自唐·崔何·喜陸侍御破石埭草寇東峰亭賦詩
- 救末知不足,澄源力難伸。 -- 出自宋·劉敞·八月六日寄鄰幾諸君
- 筆力支傾岳,詞源瀉倒淮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依韻答公節
- 流弊例不免,其源實此起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財昏
- 彼哉碌碌者,不源而計流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寄二孫·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