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在第4個字的詩句
源在第四個字的詩句
- 桃花有源水,可以保吾生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秋夕書懷
- 謫官桃源去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其二
- 帝假一源神禹跡,世流三患梗堯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黃河
- 卻尋泉源去,桃花逢避秦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再過常山和昔年留別詩
- (昔與巨源、劉貢父、劉莘老相遇于山陽,自爾契闊,惟巨源近者復相見于京口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孫巨源寄漣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見寄五絕
- 緬思桃源內,益嘆身世拙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北征
- 聞道尋源使,從天此路回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秦州雜詩二十首
- 及觀泉源漲,反懼江海覆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三川觀水漲二十韻
- 隴右河源不種田,胡騎羌兵入巴蜀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天邊行
- 江水清源曲,荊門此路疑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九日曲江
- 傳語桃源客,人今出處同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巫峽敝廬奉贈侍御四舅別之澧朗
- 更覺桃源,人去隔仙凡。 -- 出自宋·辛棄疾·江神子/江城子
- 流水桃源何處。 -- 出自宋·辛棄疾·惜分飛·翡翠樓前芳草路
- 比著桃源溪上路,風景好,不爭些。 -- 出自宋·辛棄疾·江神子 博山道中書王氏壁
- 水過清源寺,山經綺季祠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
- 不辯仙源河處尋。 -- 出自唐·王維·桃源行
- 笑謝桃源人。 -- 出自唐·王維·藍田山石門精舍 ?
- 笑謝桃源人,花紅復來覿。 -- 出自唐·王維·藍田山石門精舍
- 溪透桃源路,門連小華峰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閑居
- 早擅淵源學,常懷懇款忠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太師魏國史公挽歌詞
- 便恐桃源近,無人與共尋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假山小池
- 大學淵源不易窮,古人立志自童蒙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又明日復作長句自規
- 圣域淵源雖自力,故交零落與誰同? -- 出自宋·陸游·齋中讀書罷有感
- 千載桃源信不通,鏡湖西塢擅春風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連日至梅僊塢及花涇觀桃花抵暮乃歸
- 正使詞源有深淺,病懹羈思亦相同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觀渡江諸人詩
- 如游麻源第三谷,忽見梅花開一枝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讀趙昌甫詩卷
- 獨為桃源人作傳,固應不仕義熙年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書陶靖節桃源詩後
- 君家麻源第三谷,我在鏡湖分一曲;平生夢亦不相接,忽然懷中瀉珠玉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贈謝正之秀才
- 渾渾長源,蔚蔚洪柯。 -- 出自魏晉·陶淵明·命子 其四
- 其一同源分流,人易世疏,慨然寤嘆,念茲厥初。 -- 出自魏晉·陶淵明·贈長沙公
- 衣食之源太寥落,牢盆煮就汝輪征。 -- 出自宋·柳永·煮海歌
- 水接仙源近,山藏鬼谷幽。 -- 出自唐·孟浩然·梅道士水亭
- 誤入桃源里,初憐竹徑深。 -- 出自唐·孟浩然·游精思題觀主山房
- 莫測幽源里,仙家信幾深。 -- 出自唐·孟浩然·武陵泛舟
- 家在湘源住,君今海嶠行。 -- 出自唐·張九齡·送使廣州
- 憶昔泉源變,斯須地軸傾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歷陽書事七十韻
- 蓋聞河源出昆侖,其山上高大無際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鞏縣初見黃河
- 更欲尋源去,山深不可窮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龍溪
- 不知溪源來遠近,但見流出山中花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瑯琊山六題·瑯琊溪
- 斯堂濟源上,太行正當門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寄題傅欽之草堂
- 卓有王源步,文學偉當代。 -- 出自宋·范仲淹·寄題峴山羊公祠堂
- 時有桃源客,來訪竹林人。 -- 出自唐·駱賓王·疇昔篇
- 井絡雙源浚,潯陽九派長。 -- 出自唐·駱賓王·在江南贈宋五之問
- 洙洄淵源一線寒,再從伊洛起濤瀾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跋符發所錄上蔡語
- 捉著根源盡掃除,周郎神毉天下無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丙寅人日送藥者周叔亮歸吉水縣
- 始窮清源口,壑絕人境異。 -- 出自唐·王昌齡·緱氏尉沈興宗置酒南溪留贈
- 欲訪桃源入溪路,忽聞雞犬使人疑。 -- 出自唐·王昌齡·武陵開元觀黃煉師院三首
- 安得心源處處安,何勞終日望林巒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放言五首
- 幸有桃源近,全家肯去無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春分投簡陽明洞天作
- 朝同一源出,暮隔千里情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分水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