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在第10個字的詩句
源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
- 上愿天地仁,止此禍亂源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初發彭城有感寄子瞻
- 漫浪難究悉,孰知彼根源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張嘉佑
- 志在要須命,身閑且養源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示諸子
- 浮碧亭□,泛紅波迥,桃源人世。 -- 出自宋·吳文英·水龍吟·好山都在西湖
- 門開芳杜徑,室距桃花源。 -- 出自唐·盧照鄰·三月曲水宴得尊字
- 無橋通竹處,有路到桃源。 -- 出自宋·戴復古·江上
- 始隨張校尉,召募到河源。 -- 出自南北·鮑照·代東武吟
- 生涯有如此,何用覓桃源? -- 出自元·王冕·次韻答王敬助 其一
- 花神祠與水仙祠,欲訂源流愧未知。 -- 出自清·龔自珍·已亥雜詩 192
- 導河積石歸東海,一字源流奠萬譁。 -- 出自清·龔自珍·已亥雜詩 58
- 避秦誰氏子,客死武陵源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田園樂
- 竹老生虛籟,池清見古源。 -- 出自宋·林逋·盱眙山寺
- 蔭綠圍紅,夢瓊家在桃源住。 -- 出自唐·馮延巳·點絳唇·蔭綠圍紅
- 躡屐尋莎徑,攜筇撥水源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復古詩首句云獨步復靜坐輒繼二章·獨步
- 挺生如玉樹,不竭似淮源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送王殿丞西京簽判
- 箕山有高節,湘水有清源。 -- 出自唐·陳子昂·感遇詩三十八首
- 醉歸迷去路,題作小桃源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小桃源
- 流輝下月路,墜影入河源。 -- 出自唐·董思恭·詠星
- 他時愿攜手,莫比武陵源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桂陽北嶺偶過野人所居,聊書即事呈王永州邕
- 春花正夾岸,何必問桃源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過友人隱居
- 結茅成暖室,汲井及清源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郊園即事寄蕭侍郎(一作呈蕭常州復)
- 寥寥隔塵市,何異武陵源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宿清遠峽山寺
- 眼豁浮生夢,心澄大道源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贈臨上人
- 體羸諳藥性,事簡見心源。 -- 出自唐·權德輿·暮春閑居示同志
- 宰物歸心匠,虛中即化源。 -- 出自唐·權德輿·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司徒公別
- 覆露雍熙運,澄清教化源。 -- 出自唐·權德輿·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詞三首
- 曹溪有宗旨,一為勘心源。 -- 出自唐·權德輿·李韶州著書,常論釋氏之理,貴州有能公遺跡
- 泊然一室內,因見萬化源。 -- 出自唐·權德輿·晨坐寓興
- 虛施神仙要,莫救華池源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讀陰符經寄鹿門子
- 除非紫水脈,即是金沙源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·以毛公泉獻大諫清河
- 我意上帝命,持來壓泉源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·石板
- 如能輔余志,日使疏其源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引泉詩
- 居人散山水,即景真桃源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初黃綬赴藍田縣作
- 月明尋石路,云霽望花源。 -- 出自唐·李端·送荀道士歸廬山
- 碧峰南一寺,最勝是仙源。 -- 出自唐·張祜·題善權寺
- 未涉勿言淺,尋流方見源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李君讀余注孫子
- 何須到云壑,便若游花源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新安錢學士以近詩一軸見貺輒成短言用敘單悃
- 春水泉脈動,分巖臨澗源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汝州後池聽水
- 遠水路已別,古汊未窮源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入澤王河口
- 尋盡神仙窟,一一知其源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八絕詩歸云洞
- 桂須辭月窟,桃合避仙源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商山海棠
- 池州有清節,濫觴登洪源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一品孫鄭昱
- 難以從考正,將焉求其源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和陜令張師柔石柱村詩
- 閱史悟興亡,深經得根源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寄謝三城太守韓子華舍人
- 徑毀悲求仲,林殘憶巨源。 -- 出自隋·江總·南還尋草市宅
- 一事不掛心,萬病方窮源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予居曲江五年今歲又暮慨然有感
- 胸中歷歷著千年,筆下源源赴百川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送蘇迨
- 他日宦游客,誤入桃花源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寄邢和叔
- 曉領黃冠子,步尋東澗源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同道士錢泠然尋澗水源
- 厚德溫良,高才粹雅,淵源學博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醉蓬萊·是平分秋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