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在第3個(gè)字的詩句
清在第三個(gè)字的詩句
- 薜蘿清夜月依舊,無復(fù)新詩泣鬼神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題蘿月上人送鴻小樓
- 政恐清游自忘返,不應(yīng)空棹酒船回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同年翁處度招游北山次韻
- 冰玉清班近,衣冠盛事稀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吳待制挽詞
- 鋤奸清遠(yuǎn)徼,持重息群讙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朱婺州挽詞
- 子猷清雅如此君,菊花冷淡如淵明。 -- 出自宋·舒邦佐·讀廣平梅花賦
- 兒聲清且美,讀書如瀉油。 -- 出自宋·舒邦佐·雨后即事
- 清尊澆磊磈,莫為浮名愁肺腸。 -- 出自宋·張孝忠·破陣子·占?xì)庵泻迨?/a>
- 棠齊清晝馀暇,贏得靜中觀。 -- 出自宋·林淳·水調(diào)歌頭·湖波漲新綠
- 清虛清館,隨意登臨。 -- 出自宋·林淳·柳梢青·富貴園林
- 蘭谷清香入嶺梅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鷓鴣天·蘭谷清香入嶺梅
- 一年清絕,好是造物巧安排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水調(diào)歌頭·林梢掛弦月
- 年少清新,襟裾那受紅塵污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點(diǎn)絳唇·年少清新
- 溪光清絕處,山影悴微深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暮春偶成四首
- 一段清狂誰會得,謾將高興付詩傳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和春游三首
- 秀句清圓掩百家,錦心幽思定餐霞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和張王臣郊游韻三首
- 可是清高厭紛競,百花那許著鞭先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和武公望催梅三首
- 映人清絕梅松竹,照眼黃垂橘柚樝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和張王臣登清斯亭韻三首
- 不待清明改泉火,擷芳收取最先春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和清明前即事三首
- 莫道清高便無韻,春來誰是解全身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和惜香紅二首
- 哦詩清籟助蕭爽,角壯余子空雄夸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和陳必強(qiáng)韻
- 一席清風(fēng)游子歸,扁舟輕逐浪痕西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舟中風(fēng)便
- 雨余清夢話躊躇,投曉敲門一紙書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得長兄書
- 三月清工倦欲歸,花神應(yīng)約手同攜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和送春四首
- 萬里清涼銀世界,放教千丈冰輪出。 -- 出自宋·京鏜·滿江紅·乘興西來
- 留取清光岷江畔,照扁舟、送我章江路。 -- 出自宋·京鏜·賀新郎·試與姮娥語
- 綠波清淺見瓊沙。 -- 出自宋·張震·鷓鴣天·橫素橋邊景最佳
- 雖則清臞如許,有生香真色。 -- 出自·王炎2·好事近·玉頰映紅綃
- 強(qiáng)對清尊。 -- 出自·王炎2·浪淘沙令·流水繞孤村
- 以其清且芬,可服仍可餐。 -- 出自宋·楊冠卿·古有採鞠茱萸篇而無一語及淵明長房舊事鞠茱
- 雕庭清蹕轉(zhuǎn)輕雷,鳳管吹春入仗來。 -- 出自宋·崔敦詩·淳熙六年春帖子詞·皇帝合六首
- 殿頭清蹕起晴雷,萬歲聲中扇影開。 -- 出自宋·崔敦詩·金國賀正旦使人到闕集英殿宴致語口號
- 玉宇清明仙語近,多少怨紅愁翠。 -- 出自宋·趙善括·念奴嬌·揚(yáng)輝璧月
- 擬入清都真洞府,一簾寒溜隔飛瓊。 -- 出自宋·趙善括·天寶洞天
- 楓宸清問處,回首念疏愚。 -- 出自宋·趙善括·上王右司三十韻
- 笑挽清風(fēng)歸玉枕,懶隨缺月傍窗紗。 -- 出自宋·程垓·浣溪沙
- 絲藕清如雪,櫥紗薄似空。 -- 出自宋·程垓·南歌子·荷蓋傾新綠
- 歌罷清風(fēng)兩腋,歸來明月千門。 -- 出自宋·程垓·朝中措·華筵飲散撤芳尊
- 一聲清唱,半甌輕啜,愁緒如絲。 -- 出自宋·程垓·朝中措·龍團(tuán)分罷覺芳滋
- 影落清溪,應(yīng)也魂消。 -- 出自宋·程垓·一翦梅·舊日心期不易招
- 幾點(diǎn)清觴淚。 -- 出自宋·程垓·紅娘子/連理枝
- 對策清時(shí)看第一,未應(yīng)蘊(yùn)藉愧裴休。 -- 出自宋·虞儔·自嘆
- 渴想清香凝燕寢,更馀黃卷亂牙簽。 -- 出自宋·虞儔·以蓮心茶送鞏使君小詩將之
- 索漠清懷寒食夜,顛狂風(fēng)雨落花天。 -- 出自宋·虞儔·春日書懷
- 奠枕清風(fēng)招我老,攬衣閱月向人疎。 -- 出自宋·虞儔·劇暑出局徑歸打睡逾月不奉正甫談緒且頓寒詩
- 炎夏清風(fēng)橫一榻,澄秋明月滿千家。 -- 出自宋·虞儔·讀樂天詩戲效其體
- 十里清香供隱幾,三人對影稱揮杯。 -- 出自宋·虞儔·自中秋月圓木犀開后倡酬絡(luò)繹今可以止矣再書
- 林下清風(fēng)自一家,稍親梅竹近蘭芽。 -- 出自宋·徐似道·水仙花二首
- 誰番清韻,非石非金,金城弦索。 -- 出自宋·黃人杰·瑞鶴仙·飛花閑院落
- 絳河清,丹闕曉。 -- 出自宋·黃人杰·祝英臺近·絳河清
- 空余清白操,以此遺后人。 -- 出自宋·蔡戡·新居用韓昌黎詩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為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