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在第10個字的詩句
清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
- 黃子陂岸曲,地曠氣色清。 -- 出自唐·張籍·祭退之
- 佛寺連野水,池幽夏景清。 -- 出自唐·張籍·野寺后池寄友
- 郡內開新火,高齋雨氣清。 -- 出自唐·張籍·同錦州胡郎中清明日對雨西亭宴
- 居人宜寂寞,深院益凄清。 -- 出自唐·張籍·徐州試反舌無聲
- 久住空林下,長齋耳目清。 -- 出自唐·張籍·贈箕山僧
- 長風驅松柏,聲拂萬壑清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游終南山
- 喜見夏日來,變為松景清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題從叔述靈巖山壁
- 道士無白發,語音靈泉清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西上經靈寶觀
- 玄轡飛霄外,八景乘高清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列仙文·方諸青童君
- 霜落葉聲燥,景寒人語清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旅次洛城東水亭
- 梅尉吟楚聲,竹風為凄清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同從叔簡酬盧殷少府
- 駕我八景輿,欻然入玉清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列仙文·金母飛空歌
- 黃河奔濁浪,是天生不清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自嘆
- 愿為天下幮,一使夜景清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蚊
- 謝客吟一聲,霜落群聽清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贈蘇州韋郎中使君
- 俗變人難理,江傳水至清。 -- 出自唐·劉長卿·送鄭說之歙州謁薛侍郎
- 文物登前古,簫韶下太清。 -- 出自唐·劉長卿·至德三年春正月,時謬蒙差攝海鹽令,聞王師
- 主人庭中蔭喬木,愛此清陰欲棲宿。 -- 出自唐·劉長卿·小鳥篇,上裴尹
- 今日新安郡,因君水更清。 -- 出自唐·劉長卿·題元錄事開元所居
- 千秋萬古葬平原,素業清風及子孫。 -- 出自唐·劉長卿·哭陳歙州
- 獨憐浉水上,時亂亦能清。 -- 出自唐·劉長卿·奉使至申州,傷經陷沒
- 云房寂寂夜鐘后,吳音清切令人聽。 -- 出自唐·劉長卿·戲贈干越尼子歌
- 春至林木變,洞房夕含清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擬古詩十二首
- 圣心憂萬國,端居在穆清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奉和圣制重陽日賜宴
- 高秋天景遠,始見山水清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秋景詣瑯琊精舍
- 公門且無事,微雨園林清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縣齋
- 文苑臺中妙,冰壺幕下清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寄洪州幕府盧二十一侍御(自南昌令拜,頃同
- 蒼山何郁盤,飛閣凌上清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酬鄭戶曹驪山感懷
- 閑門蔭堤柳,秋渠含夕清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與韓庫部會王祠曹宅作
- 泥滓不能濁,澄波非益清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贈盧嵩
- 關塞有佳氣,巖開伊水清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答河南李士巽題香山寺
- 高閣收煙霧,池水晚澄清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郡齋感秋,寄諸弟
- 和風被草木,江水日夜清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送令狐岫宰恩陽
- 理明心自裕,神定氣還清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
- 燈前翻自喜,瘦得此詩清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又賦
- 山深明月夜,乞我半窗清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又賦
- 晚涼便懶坐,移傍竹陰清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又賦
- 手把忘憂草,夔夔繞太清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將母赴贛道西昌
- 二宋高科猶易事,兩蘇清節乃真榮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次鹿鳴宴詩
- 小橋度雪度琉璃,更有清霜滑馬蹤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過雪橋琉璃橋
- 便作乘槎客,蕭蕭骨發清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山中泛舟觴客
- 向來福地七十二,此亦清高仙地位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生日謝朱約山和來韻
- 揚旍下祝融,躧履朝泰清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古心江先生以舊弼出鎮長沙癸酉十月乙亥是為
- 日暮銅雀迥,秋深玉座清。 -- 出自唐·高適·銅雀妓
- 故人美酒勝濁醪,故人清詞合風騷。 -- 出自唐·高適·同河南李少尹畢員外宅夜飲,時洛陽告捷,遂作
- 墻上梨花白,尊中桂酒清。 -- 出自唐·高適·贈別褚山人
- 故山一別光陰改,秋露清風歲月多。 -- 出自唐·李紳·過梅里七首家于無錫四十載,今敝廬數堵猶存
- 閑整素儀三島近,回飄清唳九霄聞。 -- 出自唐·李紳·過梅里七首家于無錫四十載,今敝廬數堵猶存
- 半江猶慘澹,全野已澄清。 -- 出自唐·李紳·渡西陵十六韻
- 在浚風煙接,維嵩鞏洛清。 -- 出自唐·李紳·到宣武三十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