派在第2個字的詩句
派在第二個字的詩句
- 一派笙歌來水上,鷺鷥飛過第三橋。 -- 出自宋·王镃·涌金門
- 一派宮商石壁中,此腔不與世人同。 -- 出自宋·王镃·水樂洞
- 九派滔滔急,朝宗意頗長。 -- 出自·陳昂·掛帆
- 一派笙歌出苑墻,隔簾猶自暗聞香。 -- 出自明·王世懋·宮詞
- 一派能令玉作山,千年那復更愁乾。 -- 出自宋·陳宓·和方漕孚若游瀑布
- 流派自天河,巨浪翻平陸。 -- 出自宋·陳宓·和樞上人評詩
- 分派天河入地深,斷無射鮒汩泥塵。 -- 出自宋·陳巖·天井
- 一派流泉繞坐奇,紅塵不到客來稀。 -- 出自宋·陳宗遠·蕭季賢有齋名雪澗求鄙語置諸賢之后勉成四韻
- 萬派江河盡向東,秋風搖落又春風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題立上舍草意
- 二派合流川兩道,四山環擁翠千堆。 -- 出自宋·何子舉·清渭八景·北澗雙流
- 一派石泉流沆瀣,數庭霜竹顫瑯玕。 -- 出自宋·郟亶·呈王荊公
- 一派西園曲水聲,水邊終日會冠纓。 -- 出自宋·蔣堂·諸官詩成因書二韻于后
- 雙派飛來一鏡寒,合流南注息驚湍。 -- 出自宋·金君卿·雙溪
- 一派從天來,長練掛木杪。 -- 出自宋·林干之·贈水簾洞黃秀才
- 一派泠泠繞檻清,塵襟洗滌自涼生。 -- 出自宋·婁乾曜·潺潺閣
- 一派奔湍響迅雷,噴云翻雪繞瓊臺。 -- 出自宋·石延慶·留題桐柏石道師妙聲堂次曾史君韻
- 一派靈源流不盡,教人疑是九天來。 -- 出自宋·石泳堅·龍巖山
- 流派瀟湘分,氣脈衡廬接。 -- 出自宋·史彌寧·六亭為邵陽登臨之勝識其名於千巖之詩稔矣乃
- 列派分宗定此圖,繩繩相貫茲聯珠。 -- 出自宋·釋道沖·宗派圖
- 萬派朝宗船到巖,六客虛映芥投針。 -- 出自宋·釋慧暉·偈四首
- 萬派朝宗一派收,揚清激濁幾經秋。 -- 出自宋·釋如凈·偈頌十八首
- 萬派奔流觸斷崖,渦漩一窮絕安排。 -- 出自宋·釋紹曇·滸眼
- 宗派誰傳衣缽,他家自有兒孫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
- 萬派同源,三教一舌。 -- 出自宋·釋智遇·善慧大士贊
- 一派長江極目清,日照筠午那露影。 -- 出自宋·釋子淳·又五位
- 九派分流涌化城,登臨潛覺骨毛清。 -- 出自宋·蘇紳·金山寺
- 眾派瀉寒光,一鑒涵空碧。 -- 出自宋·蘇頌·和胡俛學士游西池書事
- 經派懲燕說,詞源味國風。 -- 出自宋·孫應時·高南仲自云間歸退軒蓋明府以四詩送之末章專
- 一派飛泉成舞翠,千尋秀石屢來賢。 -- 出自宋·王成·大滌洞
- 宗派天潢衍,文章吏部遺。 -- 出自宋·吳之選·鐵券山
- 一派潺湲迸石溪,直疑寒碧練玻璃。 -- 出自宋·徐集孫·寄題漱玉
- 一派寒潭闞碧虛,閒云自有卷還舒。 -- 出自宋·薛珩·瑞云潭
- 一派銀河木杪飛,碧云飛處彩虹垂。 -- 出自宋·張宋卿·天漢橋
- 一派滄浪真隱處,澄清尚可濯塵衣。 -- 出自宋·章友直·和祖擇之詠震山巖彭徵君釣臺
- 兩派清溪合,回波到此間。 -- 出自宋·趙處澹·濯纓亭
- 入派名隨重,游方步轉高。 -- 出自宋·趙希桐·送詩僧隆瘦巖
- 九派遙音漸細微,群巒下瞰如翔赴。 -- 出自明·陳束·同李御史徐副使登廬山道中作
- 一派春深送管弦,九衢燈燭上薰天。 -- 出自明·劉英·十五夜
- 一派歌聲何處起,采蓮人在錦帆涇。 -- 出自明·沈愚·吳中即景
- 一派泉過駐馬橋,意中尋到華山椒。 -- 出自明·王履·華陰駐馬橋見泉而思其源自山中出
- 九派長江春后雁,一年芳草夢中人。 -- 出自明·張九一·寄見甫弟
- 一派水清疑見膽,數重山翠欲留人。 -- 出自唐·羅隱·上霅川裴郎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