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在第7個字的詩句
活在第七個字的詩句
- 傳聞治嗽更多活,豈止飄零一老夫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余客長沙寒熱驟作其證未分理掾次律張君為致
- 但疑未死復(fù)不活,熟視重為諸醫(yī)羞。 -- 出自宋·葉適·醫(yī)工嘆重贈柳山人
- 住個庵兒,了些活計(jì),月白風(fēng)清人倚闌。 -- 出自宋·汪莘·沁園春·家在柳塘
- 精神尢向水中活,形狀直須天上真。 -- 出自宋·汪莘·中秋月五首
- 卻思裹許若為活,跧伏性命能低回。 -- 出自宋·汪莘·雞雛
- 干四令兮無情,活元?dú)赓膺线稀? -- 出自宋·高似孫·山中雨辭
- 麥?zhǔn)熘粦?yīng)呼快活,林間欠此一聲禽。 -- 出自宋·鄭清之·雨中即事簡二友
- 山無此客林泉活,詩到茲游景氣新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海潮院領(lǐng)客觀梅
- 自翻機(jī)杼作生活,律歷圖書無不合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四川茶馬牛寶章修揚(yáng)子墨池以書索題詠
- 是中無一物,快活不容言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范圣問之母孫人史氏挽詩
- 取本不取息,所活豈勝計(jì)。 -- 出自宋·真德秀·浦城勸糶
- 竟為殺蟲蟻,不活升龍鸞。 -- 出自宋·周文璞·道中望茅山有感
- 著高病包棋難活,事定端如醉得醒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代壽安宣相
- 縣絲性命幸存活,發(fā)地生涯甘阨窮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立秋后三日得二侄并侄孫家書
- 茶灶筆床淡生活,一帆先借老龜蒙。 -- 出自宋·岳珂·寄江州趙倅季茂二首時(shí)過溧陽舟中正遇順風(fēng)張
- 秧田正枯須水活,龍骨車翻蛙不驚。 -- 出自宋·岳珂·觀物四首·蛙
- 寒宵別有窮生活,點(diǎn)勘離騷擁地爐。 -- 出自宋·王邁·除夕
- 官鹿鶴料猶堪活,援寡龍門莫浪攀。 -- 出自宋·王邁·和京教李景平
- 登高睨八荒,期活蒼生命。 -- 出自宋·陽枋·峽州程彥彪簽判賦桃花讀之良有佳致嗣韻敬呈
- 貧見客來偏快活,老逢歲盡卻悲傷。 -- 出自宋·蕭泰來·臘祭謁告
- 龍蛇現(xiàn)影筆端活,風(fēng)雨驚人紙上寒。 -- 出自宋·王義山·錢張宣慰三首
- 問天乞取百年活,圖得山中飽讀書。 -- 出自宋·姚勉·贈天臺相士
- 大耐自應(yīng)鶴骨,活人總是天心。 -- 出自宋·鄧剡·木蘭花慢·步?jīng)鲲\綠野
- 若為田園足以活,與爾水火無相求。 -- 出自宋·仇遠(yuǎn)·和李致遠(yuǎn)秀才
- 掛瓶水滿梅花活,折鼎湯鳴芋子香。 -- 出自宋·仇遠(yuǎn)·題小閣
- 蒼藤隨石無根活,靈杞何年有種栽。 -- 出自宋·董嗣杲·香林
- 用處縱橫能殺活,匣藏不肯試龍泉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和麟老韻五絕
- 峭如謝檜虬蟠活,清似緱山鳳路孤。 -- 出自唐·殷文圭·覽陸龜蒙舊集
- 殿高神氣力,龍活客丹青。 -- 出自唐·崔庸·題惠嚴(yán)寺
- 春來漲水流而活,曉色西山勢似行。 -- 出自唐·李建勛·題信果觀壁
- 匣內(nèi)乍開鸞鳳活,臺前高掛鬼神驚。 -- 出自唐·若虛·古鏡
- 清涼彼岸,妙明活計(jì),坐臥玉花窈窕。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永遇樂·蝸角功名
- 猛虎生擒,蛟龍活捉,撒起威神變。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永遇樂·智劍剛鋒
- 清凈風(fēng)光,沖虛活計(jì),浩然一點(diǎn)頓無虧。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綠頭鴨·體希夷
- 即死已多幸,且活亦無妨。 -- 出自元·韓奕·新歲述懷
- 又不用、那道家活計(jì)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惜黃花·這重陽子
- 清靜家風(fēng),無為活計(jì)。 -- 出自元·王丹桂·踏云行·清靜家風(fēng)
- 有限光陰,無窮活計(jì),急急忙忙作馬牛。 -- 出自元·吳鎮(zhèn)·沁園春 題畫骷髏
- 返照回光,終焉活計(jì),何處可為依托。 -- 出自元·馮尊師·蘇武慢·返照回光
- 波濤漏網(wǎng)魚龍活,日月無光螮蝀昏。 -- 出自宋·呂夏卿·謁張相公祠
- 牛涔蠕蠕豈足活,河伯向我夸秋水。 -- 出自明·徐禎卿·平陵東行
- 酒醲新出榨,魚活旋離鉤。 -- 出自宋·穆修·和毛秀才江墅幽居好十首
- 泥途漸少車聲活,林薄初干果味全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苦雨初霽
- 蟹螯紅熟鯔魚活,此興重來未有時(shí)。 -- 出自宋·陶弼·句
- 何當(dāng)大滂沛,盡活四方農(nóng)。 -- 出自宋·陶弼·膏澤峰
- 大川惡拳打不活,石溪淺水浸不死。 -- 出自宋·釋道璨·送開上人
- 當(dāng)路頗知己,擬活西江鱗。 -- 出自宋·章甫·贈葉伯永
- 竹色舞簾金翠活,鳥聲穿戶角宮成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正月八日喜霽
- 淅淅竹下風(fēng),活活橋畔水。 -- 出自宋·葉茵·寄所思
- 野花可愛移難活,啼鳥多情望即飛。 -- 出自宋·趙師秀·潤陂山上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