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在第5個字的詩句
洞在第五個字的詩句
- 迤邐跨五洞,解衣小盤礴。 -- 出自宋·劉應子·游九鎖二首
- 萬古羅浮洞,江樓著老坡。 -- 出自宋·陸文圭·送吳次尹惠州巡檢
- 憶別老君洞,今逾二十年。 -- 出自宋·呂源·靈巖
- 穿林入幽洞,木石尤怪古。 -- 出自宋·羅鞏·妙峰庵
- 迤邐游二洞,其東名大滌。 -- 出自宋·馬元演·游洞霄紀實
- 中有一小洞,謂能隔凡跡。 -- 出自宋·馬元演·游洞霄紀實
- 我行不識洞霄門,但怪東來見紫氛。 -- 出自宋·秘仲威·大滌洞天留題二首
- 平生聞有洞霄奇,三載京華夢里知。 -- 出自宋·潘伯虎·大滌洞天留題
- 溫泉喧古洞,寒磬度危樓,徹曉都忘寐,心疑在沃洲。 -- 出自宋·彭應求·宿崇圣院
- 道眼昭昭洞九流,此心天地一虛舟。 -- 出自宋·錢時·盧灘雜興五首
- 萬里云歸洞,千山水向東。 -- 出自宋·紹興朝士·紹興道者
- 危磴過別洞,絕壁浮煙霖。 -- 出自宋·盛某·題淡山巖
- 一帆風過洞庭湖,對面須已違背。 -- 出自宋·釋道昌·頌古五十七首
- 方期過東洞,紅日驚西投。 -- 出自宋·釋道濟·游洞霄
- 春風吹起洞天云,落梅點破蒼苔綠。 -- 出自宋·釋梵琮·偈頌九十三首
- 但莫憎愛,洞然明白。 -- 出自宋·釋慧遠·偈
- 準擬朝餐洞口霞,更窮泓碧漲桃花。 -- 出自宋·釋居簡·白馬金砂洞
- 君與予談,洞見底里。 -- 出自宋·釋善珍·祭見首座
- 訪隱行過洞,思親夢到家。 -- 出自宋·釋善珍·游下竺御園
- 鐵牛飛過洞庭湖,西山走入藤王閣。 -- 出自宋·釋玿·偈頌九首
- 簸箕有唇,洞庭無蓋。 -- 出自宋·釋紹曇·偈頌一百零二首
- 佛祖命脈,洞然明白。 -- 出自宋·釋師范·偈頌七十六首
- 簸箕有唇,洞庭無蓋。 -- 出自宋·釋師范·偈頌七十六首
- 同舟共賞洞庭春,終日徘徊柳岸陰。 -- 出自宋·釋師范·頌古四十四首
- 鐵牛耕破洞中天,桃花片片出深源。 -- 出自宋·釋嗣宗·頌古二十六首
- 摩醯正眼洞明,肘后靈符光彩。 -- 出自宋·釋曇華·偈頌六十首
- 猿去猶存洞,龍歸尚有泓。 -- 出自宋·釋文珦·同諸友尋幽登飛來峰
- 清旦尋幽洞,攀躋有同游。 -- 出自宋·釋圓悟·游清源洞
- 慎嚴逆流洞水道,孝滿顛酒曹山曾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
- 冷冰冰地洞陽春,橐簽乾坤萬物新。 -- 出自宋·釋智愚·答洞陽居士糜監丞
- 聞說華陽洞,人間第八天。 -- 出自宋·宋無·寄眠云處士
- 生平未識洞霄宮,幸與東君訪赤松。 -- 出自宋·蘇遹·大滌洞天留題
- 勿俾臺山洞天侶,眇無劉阮醉顏酡。 -- 出自宋·蘇籀·擬古
- 篝燈入幽洞,巖穴何陰陰。 -- 出自宋·孫元卿·與錢孝先游洞霄
- 信云步謁洞霄宮,飯罷從游西復東。 -- 出自宋·唐士恥·鳳山逸士周遇仙謠
- 吾家本住洞庭西,煙雨生涯接釣磯。 -- 出自宋·陶伯宗·如歸亭
- 凡隔幽墟洞,神傳岳瀆經。 -- 出自宋·王阮·洞庭題詠十一首·宿靈佑觀謝沈君
- 銀山鐵壘洞庭秋,又見鴟夷一葉舟。 -- 出自宋·王阮·寄范石湖五首
- 地靈通十洞,山邃宅諸仙。 -- 出自宋·王挺之·題黃山二首
- 風晴雨霽洞天曉,畫屏有路游人行。 -- 出自宋·吳師正·劉阮洞
- 老松壓石洞門聳,青蘿曳樹牽云影。 -- 出自宋·徐幾·天壺
- 我來叩石洞,嶄絕何從登。 -- 出自宋·徐僑·游石洞
- 是誰不是洞中仙,無人自信吾為生。 -- 出自宋·楊簡·游樂平明巖
- 二巖與四洞,靈仙舊淹泊。 -- 出自宋·姚辟·游山門呈知府大卿
- 茲山頗疑洞府外,地有奇石皆玲瓏。 -- 出自宋·姚舜陟·楊高士聽彈琴
- 低垂石室洞,杖屨易躋攀。 -- 出自宋·葉林·石室洞
- 朝游松子洞,暮宿惠人灣。 -- 出自宋·余湜·送龍池廖先生開講沙場詩
- 野草閑花洞口春,碧潭如鑒凈無塵。 -- 出自宋·虞似良·消湖
- 似入華陽洞,疑通小有天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題三洞
- 其明維何,洞燭毫發。 -- 出自宋·袁燮·以鑒贈趙制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