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在第4個字的詩句
洞在第四個字的詩句
- 三十六洞天,往往此其冠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題會昌蕭帝巖
- 卷班歸洞門不鑰,世間望之自逡巡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寄題閣皂陳元禮蒼玉軒
- 言旋云洞兮躡煙途,永寧中宇兮安下都。 -- 出自隋··郊廟歌辭·武后大享拜洛樂章·歸和
- 蟋蟀鳴洞房,梧桐落金井。 -- 出自隋··雜曲歌辭·墻頭花
- 中天有洞遺珠纓,我昔酌泉探幽清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比日風雨甚異山下人云此六月龍會時也中頂有
- 同云出洞如人意,孤宦臨岐歛病容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圓機寵以長句賀禱雪龍池輒次韻述謝
- 憶坡公、洞簫聽罷,劃然長嘯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賀新郎·行樂尤宜少
- 舊聞巖洞勝,欲往自髫年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游水東諸洞次同游韻二首
- 竹輿云洞暖,釣艇玉溪寒。 -- 出自宋·曾幾·次曾宏甫見寄韻
- 坐令空洞處,一水油然通。 -- 出自宋·曾幾·游靈川縣水洞
- 黃崖大洞埋古云,入去所履平如席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黃崖洞
- 鑿城為洞深且長,沿壕開徑閑復荒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漫郎亭
- 弄兵澒洞射陽秋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壽崔帥卿七絕
- 蕊函三洞羅森森,云璈九奏鏘愔愔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元寂宮生祠行
- 春草生洞渚,春風入上林。 -- 出自唐·儲光羲·貽王處士子文
- 若于巖洞求倫類,今古疏愚似我多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偶作
- 遍尋巖洞求仙者,即恐無人似爾曹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送何道者
- 乳香諸洞滴,地秀眾峰朝。 -- 出自唐·貫休·懷武夷紅石子二首
- 云送滿洞庭,風吹繞楊柳。 -- 出自唐·皎然·集湯評事衡湖上望微雨
- 正春深,洞里愁空結,人間信莫尋。 -- 出自唐·鹿虔扆·女冠子·鳳樓琪樹
- 椒房蘭洞,云雨降神仙。 -- 出自唐·毛熙震·臨江仙·南齊天子寵嬋娟
- 夜深秋洞里,風雨報龍歸。 -- 出自唐·施肩吾·秋洞宿
- 青巖碧洞經朝雨,隔花相喚南溪去。 -- 出自宋·孫光憲·菩薩蠻·月華如水籠香砌
- 野煙溪洞冷,林月石橋寒。 -- 出自唐·薛昭蘊·女冠子·求仙去也
- 投簡石洞深,稱過上帝靈。 -- 出自唐·于鵠·宿西山修下元齋詠
- 檉蘿諸洞合,鐘磬上清聞。 -- 出自唐·鄭谷·終南白鶴觀
- 指點空洞姿,喜氣政堪掬。 -- 出自宋·沈與求·游玲瓏山因訪朱氏草堂
- 劫燒雖洞然,龍華決同遇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表玄師歸縉云有懷故雄阇黎成轉韻六十四句
- 長林翠洞口,微云粉山腰。 -- 出自宋·劉子翚·病中追賦游武夷
- 露華濃、洞房寒乍。 -- 出自宋·石孝友·夜行船·漏水迢迢清夜
- 風塵澒洞四海亂,英雄攘臂收功名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送管養正長歌
- 江水漲、洞庭相近,漸近空闊。 -- 出自宋·游次公·滿江紅·云接蒼梧
- 風塵■洞翳日月,紫髯一拂開朝昏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髯將軍
- 徘徊兩洞,百骸顛狂。 -- 出自明·王叔承·仲昭約明歲游天臺雁蕩先以逍遙衣見贈作張公
- 下疑成洞穴,高若在空煙。 -- 出自唐·蘇颋·奉和圣制經河上公廟應制
- 頹沱來洞壑,汗漫入瀟湘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夏雨
- 風濤出洞庭,帆影入澄清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夜次湘陰
- 有時深洞興雷雹,飛電繞身光閃爍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靈松歌
- 到君仙洞不相見,謂已吹簫乘早霞。 -- 出自唐·獨孤及·和虞部韋郎中尋楊駙馬不遇
- 輕寒入洞戶,明月滿秋池。 -- 出自唐·姚系·雜曲歌辭·古離別
- 香花三洞啟,風雨百神來。 -- 出自唐·韋渠牟·雜歌謠辭·步虛詞
- 便令三洞張鈞樂,直許千官醉御樽。 -- 出自宋·王珪·集英殿皇子降生大燕教坊樂語口統
- 吹笙虛洞答,舉楫便風催。 -- 出自唐·趙冬曦·和尹懋秋夜游灉湖二首
- 攜琴仙洞中,置酒灉湖上。 -- 出自唐·趙冬曦·酬燕公出湖見寄
- 忽然靈洞前,日月開仙宮。 -- 出自唐·李棲筠·張公洞
- 高鑒清洞徹,儒風入進難。 -- 出自唐·薛據·題丹陽陶司馬廳壁
- 云天皆洞鑒,表里盡虛明。 -- 出自唐·仲子陵·秦鏡
- 寒生列洞前溪雨,聲到諸天午夜鐘。 -- 出自宋·葉清臣·先照寺
- 迷藏秦洞穴,刻鏤禹溝塍。 -- 出自宋·元絳·因覽狀元節推和詩再和一首
- 我欲涉洞庭,采橘秋云邊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感秋六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