汴在第6個字的詩句
汴在第六個字的詩句
- 城下清淮古汴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如夢令·城上層樓疊巘
- 去歲云濤浮汴泗,與君泥土滿衣纓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顏長道韻送傅倅
- 劉公領舟楫,汴水揚波瀾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,便赴江外覲省
- 隋堤樹毿毿,汴水流彌彌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送朱職方提舉運鹽
- 淮水色不污,汴流徒渾黃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憩淮上觀公法堂
- 浙云近吳見,汴柳接楚垂。 -- 出自唐·賈島·送沈秀才下第東歸
- 應是天教開汴水,一千余里地無山。 -- 出自唐·皮日休·汴河懷古二首
- 應帶瓦花經汴水,更攜云實出包山。 -- 出自唐·皮日休·奉和魯望秋賦有期次韻
- 今夜只應清汴水,嗚咽東流。 -- 出自宋·朱敦儒·浪淘沙·圓月又中秋
- 霜華夜夜濃,汴水日日減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永叔席上分韻送裴如晦
- 浮江浮淮,泝汴之湍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力漕篇呈發運王司封寶臣
- 關山遮極目,汴泗只東流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送何子溫移亳州三首
- 彭黃爭地勝,汴泗迫人清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和元夜
- 洛尾亭邊淮汴交,來波去浪恨迢迢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題洛尾亭二首
- 檣烏飛更北,汴柳綠相迎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初離淮陰聞汴水已下呈七兄
- 自有此來當汴口,武牢何用鎖風煙。 -- 出自唐·雍陶·河陰新城
- 連浦一程兼汴宋,夾堤千柳雜唐隋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題永城驛
- 太祖姓趙都汴京,雪夜常幸趙普第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歷代傳授歌
- 楚山俯江漢,汴水連譙沛。 -- 出自唐·儲光羲·奉和韋判官獻侍郎叔除河東采訪使
- 有鳥盡巢垂汴柳,無樓不到隔淮山。 -- 出自唐·章碣·送韋岫郎中典泗州(一作癸丑歲毗會中貽同老
- 事去空流東汴水,愁來不見西湖月。 -- 出自宋·汪元量·滿江紅 和王昭儀韻
- 打虎兒,乃在汴梁之禹州,禹州城外朱家樓。 -- 出自清·毛奇齡·打虎兒行
- 梁園浮雪氣,汴水漲春聲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送孫鳳秀才赴舉
- 不敢唾汴水,汴水入東海。 -- 出自唐·盧仝·冬行三首
- 不敢蹋汴堤,汴堤連秦宮。 -- 出自唐·盧仝·冬行三首
- 放舟杞國岸,汴渠正東注。 -- 出自宋·李廌·元佑六年夏自陽翟之睢陽迓翰林蘇公自杞放舟
- 與客西游歷汴都,荒寒不復見吾廬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持節過京
- 胡云半點黑,汴水千里黃。 -- 出自宋·葉適·懷遠堂
- 載淚東風灑汴流。 -- 出自宋·汪夢斗·南鄉子·西北有神州
- 梁園飛楚鳥,汴水走淮魚。 -- 出自唐·劉得仁·送蔡京侍御赴大梁幕
- 一片錦帆浮汴水,兩京花柳風塵。 -- 出自元·王惲·浣溪沙 付高彥卿
- 官柳陰陰鎖汴橋,暖催晴綠上蘭撓。 -- 出自明·汪廣洋·廣陵懷舊
- 深感相將游汴水,夢中楊柳已迷人。 -- 出自宋·田錫·和太素早春書事憶游京國
- 汴水濬且長,汴流漬且遒。 -- 出自宋·石介·汴渠
- 萬縷春風窣汴堤,錦帆何處柳空垂。 -- 出自宋·樂雷發·汴堤柳
- 歲盡無人訪汴州,東風應到未央樓。 -- 出自宋·晁公溯·立春有感
- 乾坤猶半拆,汴泗自東流。 -- 出自宋·陳必復·詠狂虜
- 又泛汴舟隨汴水,不堪南望思忡忡。 -- 出自宋·潘若沖·寄南岳廖融
- 老馬驚思歸汴路,寒江吼激破胡心。 -- 出自宋·龐謙孺·答何中丞伯壽
- 蕭條度風霜,汴西鞍馬上。 -- 出自宋·員興宗·挽二叔通直
- 二十年前入汴州,梵王仙館涉春秋。 -- 出自元·宋褧·春莫雙清亭小酌懷張孟幼
- 一路殘花仍汴水,十年春夢落江潭。 -- 出自明·程嘉燧·感道傍枯柳
- 燕京南遷到汴京,花帽不守杏花營。 -- 出自明·何喬新·柴潭樓(在汝寧)
- 歌舞樓臺擬汴州,可憐蠻觸戰蝸牛。 -- 出自明·瞿士衡·宋故宮詩次楊廉夫韻
- 千樹垂楊繞汴堤,錦帆去后草萋萋。 -- 出自明·趙不易·楊柳雙禽
- 天外愁云連汴合,雨余腥水入淮多。 -- 出自明·朱右·次劉伯溫都事感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