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在第9個(gè)字的詩句
毫在第九個(gè)字的詩句
- 吾道由來貫古今,纖毫不假外推尋。 -- 出自宋·李坤臣·因痔痛徹心膂為詩
- 舉網(wǎng)得魚溪上路,揮毫走兔簡中詩。 -- 出自宋·李子西·送白魚
- 任使終身臥安樂,一毫何費(fèi)養(yǎng)天真。 -- 出自宋·呂希哲·和堯夫打乖吟
- 勝景可人觀不遍,揮毫石上且留題。 -- 出自宋·羅榮祖·登齊云和祖天錫公韻
- 拄頰偏宜對朝爽,揮毫正好賦秋聲。 -- 出自宋·牟巘五·和仲實(shí)秋興
- 向秀甘淡薄,深心托毫素。 -- 出自宋·錢選·五君詠·向秀
- 此病當(dāng)自省,所差只毫嫠。 -- 出自宋·丘葵·勉呂之壽
- 獨(dú)步蟾宮丹桂選,濡毫紛閣紫微清。 -- 出自宋·施士衡·挽于湖
- 三千里外面尊堂,一毫頭上全體露。 -- 出自宋·釋崇岳·送謙侍者還鄉(xiāng)省親
- 僧繇妙筆亦難傳,絲毫不動(dòng)成狼藉。 -- 出自宋·釋大觀·芝巖禪師贊
- 今日蒸云重睹對,絲毫不隔最譊訛。 -- 出自宋·釋大觀·和靜照詩韻
- 王令威嚴(yán)誰敢擬,纖毫才動(dòng)鐵輪隨。 -- 出自宋·釋鼎需·頌古二十一首
- 個(gè)裹若能開正眼,一毫頭上定乾坤。 -- 出自宋·釋法薰·拈古十四首
- 燈籠開口笑,露柱放毫光。 -- 出自宋·釋梵琮·偈頌九十三首
- 萬象光中容易度,一毫頭上最難逢。 -- 出自宋·釋梵琮·偈頌九十三首
- 古鏡破來庵許大,秋毫未盡眼能寬。 -- 出自宋·釋慧遠(yuǎn)·鏡庵
- 瘦顏諸骨現(xiàn),滿面雪毫垂。 -- 出自宋·釋清尚·贈(zèng)樊川長老
- 婆娑弄翰墨,清興寄毫端。 -- 出自宋·釋紹嵩·次韻朋上人東湖精舍即事
- 八十山翁夜發(fā)書,援毫氣蹙汗流珠。 -- 出自宋·釋紹曇·見湖心老僧暑夜發(fā)書因成口占
- 我昔編其須,脫命於毫芒。 -- 出自宋·釋師范·偈頌七十六首
- 開緘讀來書,丁寧見毫楮。 -- 出自宋·釋曇華·偈頌六十首
- 百草頭邊千圣眼,一毫端上萬重關(guān)。 -- 出自宋·釋曇華·吳必東請小參后說偈
- 斜把金刀勾得著,一毫頭是一毫頭。 -- 出自宋·釋心月·凈發(fā)
- 一軸詠懷高尚意,援毫因事偶吟成。 -- 出自宋·釋延壽·山居詩
- 放四大,莫把促,本無毫發(fā)堪依托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頌證道歌·證道歌
- 越古超今無可有,纖毫窒礙不能通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頌證道歌·證道歌
- 微塵佛國土,妙在一毫厘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頌古九十八首
- 九年面壁坐,不露一毫厘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李總干遺詩十四句師於一句之下加頌七句
- 滄海闊,白云閑,莫將毫發(fā)著其間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頌古一百則
- 針芥投而妙不可名,毫厘差而敝不可塞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吳傅朋郎中書來嘗得李伯時(shí)所畫震旦第一祖西
- 燈花冷相笑,何可補(bǔ)毫分。 -- 出自宋·釋智愚·霞谷清夜
- 總塵剎無不是,差之毫釐失千里。 -- 出自宋·釋智遇·偈頌二十五
- 從來纖芥不與人,一毫不就他人討。 -- 出自宋·釋宗杲·禪人求贊四首
- 無邊剎境,自他不隔毫端。 -- 出自宋·釋宗演·頌古二十四首
- 上人筆端力,掇出放毫光。 -- 出自宋·釋祖先·示禪人寫華嚴(yán)經(jīng)
- 諸公半酣各賦詠,含毫疊紙魚鱗差。 -- 出自宋·蘇頌·次韻王宣徽太尉耆年會(huì)詩
- 誰識(shí)此行多樂事,揮毫一曲飲千鐘。 -- 出自宋·蘇頌·和兗弟與梁況之學(xué)士同作四絕句·右二首并和
- 瑣窗龜背戲,彤管兔毫尖。 -- 出自宋·蘇籀·跋思古齋詩卷
- 扊扅思舊苦,月缺白毫光。 -- 出自宋·蘇籀·潘卿求內(nèi)主令人挽章二首
- 心靜見天地,水靜燭毫發(fā)。 -- 出自宋·唐仲友·題劉能之書室日靜齋
- 欲占?xì)q稔渾無雪,兒毫晴云曉色黃。 -- 出自宋·汪炎昶·冬至
- 云雨自翻覆,誰能動(dòng)毫分。 -- 出自宋·汪應(yīng)辰·借舍人呂丈送大雅東還詩韻奉呈
- 小試大儒效,泰山一毫釐。 -- 出自宋·王撝·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軒自江東提刑歸抵
- 學(xué)到圣賢無盡處,一毫人力不容安。 -- 出自宋·王遂·舟中誦陶詩及諸葛傳
- 寧知利羞涂,倚伏如毫端。 -- 出自宋·衛(wèi)博·題安流亭
- 壓角舊儀煩閣老,濡毫逋責(zé)費(fèi)公移。 -- 出自宋·吳充·句
- 真賞會(huì)心處,應(yīng)當(dāng)謝毫端。 -- 出自宋·吳可·送李四清
- 恭覽新詩清徹骨,揮毫落處耀名山。 -- 出自宋·夏世雄·奉繼馮使君韻
- 是心要收斂,中不容毫厘。 -- 出自宋·徐僑·虎邱謁和靖祠
- 我來陟層巔,秀氣助毫末。 -- 出自宋·姚愈·寶巖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