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在第9個字的詩句
毫在第九個字的詩句
- 如斯未星紀,悉得分毫末。 -- 出自唐·皮日休·二游詩·徐詩
- 盡日春風吹不起,鈿毫金縷一星星。 -- 出自唐·皮日休·病孔雀
- 想見東坡舊居士,揮毫百斛瀉明珠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雙井茶送子瞻
- 是真出家兒,不費秋毫力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曉賢師續佛壽頌
- 飽食愧公家,曾無助毫末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二月二日曉夢會于廬陵西齋作寄陳適用
- 風霜出洲渚,草木見毫末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滕王閣
- 徒知事奔走,曾未補毫毛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王臨太博馬上
- 結屋三間藏萬卷,揮毫一字直千金。 -- 出自宋·戴復古·望江南/憶江南
- 但使青青長在眼,一毫塵俗莫相干。 -- 出自宋·戴復古·題蔡中卿青在堂二首
- 請君就此三景中,揮毫添我作漁翁。 -- 出自宋·戴復古·儒衣陳其姓工于畫牛馬魚一日持六簇為贈以換
- 不須百畝樹芳菲,霜毫掃動光風起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明上人畫蘭圖
- 屋瓦自驚天自笑,丹毫圓折露華瀼。 -- 出自清·龔自珍·已亥雜詩 52
- 所勤半天下,所濟一毫芒。 -- 出自宋·曾鞏·讀書
- 色嚴齊上下,明盛析毫芒。 -- 出自宋·曾鞏·喜雪二首
- 還有不隨流俗處,秋毫無累損天和。 -- 出自宋·曾鞏·戲書
- 初疑古軸畫,山水秋毫分。 -- 出自宋·曾鞏·上翁嶺
- 逍遙風塵外,萬物秋毫輕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春同范景仁宋次道太常致齋韓廷評見過閽人不
- 歡嘩費口舌,解囊收毫芒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和沖卿崇文宿營直睹壁上題名見寄并寄如了不
- 寵雖承渙汗,功不立毫織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西臺詩二十四韻
- 開卷長疑雷電驚,揮毫只怕龍蛇走。 -- 出自唐·韋莊·乞彩箋歌
- 殿妝金彩煥,佛放白毫光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題福海院
- 筆底荷花水面浮,纖毫造化奪工夫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繪蓮二首
- 佛與眾生共一家,一毫頭上現河沙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呈萬菴十章·金丹
- 高視六合內,泰山等毫毛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招隱(五首)
- 兒童驚指示,草木見毫發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雜詩(三十三首)
- 大可罩山岳,微堪析毫厘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復示榮唱
- 連山忽中斷,遠樹分毫厘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·明月灣
- 開瓶浮蟻綠,試筆秋毫勁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村夜二篇
- 冠頫玄發少,書健紫毫尖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秋日遣懷十六韻寄道侶
- 千里建康衰草外,含毫誰是憶昭明?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寒夜文宴得驚字
- 景深青眼下,興絕彩毫端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中書王舍人輞川舊居
- 昔聞生澗底,今見起毫端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詠門上畫松,上元、王、杜三相公(一作崔峒
- 較量人世事,不校一毫厘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江行無題一百首(一作錢珝詩)
- 三度花攢五馬,一笑毫揮萬字,何處不恩波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水調歌頭·玉斧折丹桂
- 臨流邀月飲,莫掛一毫芒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金陵三首
- 他時為書功,誰惜千毫禿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張諷寺丞赴青州幕
- 與公話平生,事不一毫及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永叔進道堂夜話
- 深苔何所若,苦詠費毫尖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水苔
- 沉香細干天通中,束毫為呼諸葛翁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湯珙秘校遺沉水管筆一枝
- 赴闕尚留支遁馬,援毫應待仲尼麟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贈贊寧大師
- 比觀之博弈,不差乎毫釐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觀棋大吟
- 尺寸光陰須愛惜,分毫頭角莫矜馳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首尾吟
- 憂愁與喜歡,相去一毫間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浩歌吟
- 四方多善人,予善未毫分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答會計杜孝錫寺丞見贈
- 滿目云山俱是樂,一毫榮辱不須驚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龍門道中作
- 齊紈如雪吳刀裁,小毫束筍縑囊開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酬李唐臣贈山水短軸
- 今代風流數大年,含毫落筆開山川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題明發高軒過圖
- 樽酒未空高興動,含毫欲下云飛揚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奉陪內翰二丈醴泉避暑
- 欲作新詩挑兩公,含毫不下思先窮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贈王聿修商子常
- 憐君用意常勤劬,揮毫灑墨填空虛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石氏畫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