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在第7個字的詩句
毫在第七個字的詩句
- 摻袂何所道,援毫投此辭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
- 待詔奉明主,抽毫頌清風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效古其一
- 雕刻初誰料,纖毫欲自矜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
- 微意何曾有一毫,空攜筆硯奉龍韜。 -- 出自唐·李商隱·謝書
- 世事元看等一毫,紛紛寵辱陋兒曹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秋興
- 垢污倘未除,秋毫即為病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雜感十首以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為韻
- 老學衡茅底,秋毫敢自欺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老學庵
- 老我文字衰,揮毫看諸公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次韻張季長題龍洞
- 得錢付酒家,一毫不自營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賣藥翁
- 心空萬象提寸毫,睥睨醉僧窺長史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草書歌
- 內閣恩光重,宸毫墨色鮮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送黃文叔守福州
- 矮紙來吳下,長毫出宛陵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幽事絕句
- 求我盛年歡,一毫無復意。 -- 出自魏晉·陶淵明·雜詩 其六
- 物新人惟舊,弱毫多所宣。 -- 出自魏晉·陶淵明·答龐參軍
- 畫地乾坤在,濡毫勝負知。 -- 出自唐·杜牧·和野人殷潛之題籌筆驛十四韻
- 獨佩一壺游,秋毫泰山小。 -- 出自唐·杜牧·獨酌
- 故有臨邛客,抽毫興未忘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次韻范景仁二月五日夜風雪
- 浮云吹盡數秋毫,爚爚金波滿滿醪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中秋夕寄平甫諸弟
- 千里之差,起于毫芒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澤宮詩
- 相府征墨妙,揮毫天地窮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劉相公中書江山畫障
- 漢家財利析秋毫,暫屈清才豈足勞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送王學士赴兩浙轉運
- 邢侯秋臥痾,揮毫見深衷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次韻邢敦夫秋懷十首
- 揮箑訂往古,援毫示來今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同子瞻端午日游諸寺賦得深字
- 聞道諒知榮,含毫孰忘愧。 -- 出自唐·李世民·詠司馬彪續漢志
- 運流方可嘆,含毫屬微理。 -- 出自唐·李世民·度秋
- 中的顏初啟,抽毫踵未旋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獻滎陽公詩五十韻
- 開卷酲堪解,含毫思苦抽。 -- 出自唐·韓翃·寄贈虢州張參軍
- 握管門庭側,含毫山水隈。 -- 出自唐·李嶠·筆
- 佇見燕然上,抽毫頌武功。 -- 出自唐·李嶠·餞薛大夫護邊
- 自剪燈花試彩毫。 -- 出自宋·周邦彥·南鄉子·戶外井桐飄
- 鸑鷟應蟋蟀,絲毫意皆申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奉報翰林張舍人見遺之詩
- 覽卷冰將釋,援毫露欲垂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奉和張大夫戲示青山郎
- 捧日恩光別,抽毫顧問殊。 -- 出自唐·李紳·趨翰苑遭誣構四十六韻
- 所恨不相識,援毫空涕垂。 -- 出自唐·皮日休·七愛詩·元魯山(德秀)
- 假守富春公,秋毫聽民詞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和孫公善李仲同金櫻餌唱酬二首
- 風煙意氣生,揮毫寫藤繭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韻
- 展卷五行下,揮毫萬字傾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范百嘉百歲昆仲挽詞二首
- 牽情處,幽恨寄毫端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小重山·玉指金徽一再彈
- 放日四垠寬,秋毫入吾望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金山游
- 細眉雙聳敵秋毫,冉冉芳園日幾遭。 -- 出自宋·林逋·蝶
- 士固有大意,秋毫豈能干。 -- 出自宋·曾鞏·寄舍弟
- 蔬飯茍有馀,秋毫未嘗受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送守哲歸廬山
- 止水中心適,管毫外物輕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寄題張著作頌堂
- 風韻好天真,畫毫難上。 -- 出自宋·張先·慶春澤·艷色不須妝樣
- 向玉皇,案底秋毫□紙,屢承天獎。 -- 出自元·元好問·瑞鶴仙·四山秋氣爽
- 十載有區宇,秋毫皆帝功。 -- 出自唐·陳陶·涂山懷古
- 法雨每沾濡,玉毫時照燭。 -- 出自唐·陳陶·題僧院紫竹
- 枉步歡方接,含毫思又縈。 -- 出自唐·權德輿·奉酬張監閣老雪后過中書見贈加兩韻簡南省僚
- 櫛發涼天曙,含毫故國情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江南秋懷寄華陽山人
- 洛生閑詠正抽毫,忽傍旌旗著戰袍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奉和襲美寄滑州李副使員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