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在第3個字的詩句
毫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人間毫發有遺恨,五桂才看一桂榮。 -- 出自宋·黃公度·挽趙若愚母
- 迷津毫發間,舟與危石會。 -- 出自宋·劉子翚·下灘作
- 對分毫、連珠唱玉,竟把詩箋擲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歸朝歡·透隙敲窗風摵摵
- 勿令毫發有遺恨,文章爾雅華國猶其余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奉送李叔易博士被召赴行在所
- 勿令毫發累,遺恨鮑公篇。 -- 出自唐·潘炎·清如玉壺冰
- 管勁毫尖匠制宜,故人珍贈我何為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謝純甫惠筆
- 俗里毫絲起抑揚,請君時閉讀書堂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再用前韻贈高司理共八首
- 壯歲毫端有神物,才與年衰此心屈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使君有詩復次韻
- 遙知毫末不及賓,一笑聊同孟光吃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送瑞蓮新米白酒與韓監倉
- 畫師毫素筌蹄,波光野色凄迷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題野渡風煙圖
- 道人毫端妙用,幻出煙水淮南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題別浦遠來舟圖
- 不得毫釐稽古力,起人松竹問誰家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東津凈行院
- 須信毫芒可入,明珠胎里忘機。 -- 出自宋·張繼先·西江月·蓬戶橫開岑寂
- 所出毫末耳,照眼驚兒童。 -- 出自宋·王灼·送胡康老
- 賴有毫端,幻成冰彩,長似芳時。 -- 出自宋·楊無咎·柳梢青·目斷南枝
- 深較毫厘差,交攻兵刃剚。 -- 出自宋·胡寅·寄題義陵吳簿義方堂
- 醉揮毫、付與雪兒歌,嬌鶯囀。 -- 出自宋·曹冠·滿江紅·日暖煙輕
- 醉揮毫,知音為我,發興高歌。 -- 出自宋·曹冠·夏初臨·琴拂虞薰
- 沒絲毫,相阻攔。 -- 出自宋·沈瀛·搗練子·放下著
- 看揮毫、萬字掃云煙,吳箋濕。 -- 出自宋·趙善括·滿江紅·騰茂飛英
- 但見毫端侔造化,不知胸次蘊天淵。 -- 出自宋·蔡戡·王東卿惠墨戲副之以詩因次韻謝之
- 二老毫端一滴曹,喚醒{上穴下左爿右臬}語沒忉忉。 -- 出自宋·鄭清之·天育二老禪惠示經佛偈答以十詩
- 其間毫發皆帝力,民日用之無能名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次韻李參政秋懷十絕
- 炳炳毫光爭日月,瑯瑯舌本有江湖。 -- 出自宋·王邁·聽九座鈍庵禪師端午日外堂說法詩
- 火候毫厘不可差。 -- 出自宋·蕭廷之·南鄉子·白雪與黃芽
- 差只毫發,隔逾丈尋。 -- 出自宋·趙汝騰·示林宗辰勸學數語
- 舉步毫厘千里錯,回頭四十二年非。 -- 出自宋·黎廷瑞·次韻答王子賢所寄五首
- 勿令毫發累,遺恨鮑公篇。 -- 出自唐·李程·玉壺冰
- 義利毫發間,其末分舜跖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和趙行之三首
- 文通毫管醒來異,武帝蘅蕪覺后香。 -- 出自唐·徐夤·夢
- 始于毫末后,曾見幾興亡。 -- 出自唐·徐仲雅·東華觀偃松
- 獨將毫末效,曾紀汗青馀。 -- 出自宋·李兼·食兔詩
- 見籌毫不遠,鳳池消息,醉仙家釀。 -- 出自元·王惲·水龍吟 壽都督史侯,時為東平總管
- 收來毫末,放開在地不能藏。 -- 出自元·李道純·水調歌頭 言性
- 乃知毫發有造化,此禮終與吾毋緣。 -- 出自宋·陳藻·網山先生諱日寄綺伯
- 新榮毫忌祠神館,更按喬卿露冕州。 -- 出自宋·宋庠·送職方張員外領荊湖北漕
- 恨無毫發老波瀾,世有曹劉亦后班。 -- 出自宋·陳傅良·用趙帥韻為孟阜解嘲
- 死生毫發事,不足累乾坤。 -- 出自宋·羅公升·辟地
- 意溢毫搖手不知,心自書空不書紙。 -- 出自宋·施宜生·山谷草書
- 欲無毫厘差,要在明厥辨。 -- 出自宋·陳淳·閒居雜詠三十二首·明辨
- 常恐毫發間,捷出風云會。 -- 出自宋·陳宓·得水蒼佩
- 袖攜毫楮覓扁題,鴻飛冥冥留爪泥。 -- 出自宋·陳士徽·廣陰亭詩
- 面前毫發曾無隱,背后看來便不同。 -- 出自宋·杜樗隱·鏡
- 命分毫發地,利役古今人。 -- 出自宋·杜如篪·昌溪水
- 鑒別毫厘豈易哉,逢奇何惜讀千回。 -- 出自宋·度正·昨幸甚得見子玉教授丈得一論其說出于訂頑克
- 微利毫發計,虛名分寸攀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次韻恢大山擬古三首
- 獨將毫未效,曾紀汗青馀。 -- 出自宋·林宗放·食兔
- 只在毫釐間,遂分儒與釋。 -- 出自宋·呂午·題仁義寺
- 詩老毫端別有春,巖前草木也精神。 -- 出自宋·史彌寧·讀千巖續藁
- 差這毫釐,失之千里,南北東西知幾幾。 -- 出自宋·釋道昌·頌古五十七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