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在第14個字的詩句
毫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
- 遠野輸涼來宴坐,長岡傾秀入詩毫。 -- 出自宋·孔武仲·湘西
- 關防秋暑雙蕉葉,商略時宜十兔毫。 -- 出自宋·陳杰·送林一甫試浙漕二首
- 看來疑是金仙子,無相光輝禮玉毫。 -- 出自宋·陳桷·合掌巖
- 名卿猶此滯間曹,賁育何須舉一毫。 -- 出自宋·陳襄·次韻和程少卿省宿寄齊熙業少卿
- 澹庵眼似坡仙高,眇視軒冕如秋毫。 -- 出自宋·陳元晉·胡文昌和東坡子由彭城月詩并綠澹庵新州以所
- 幅巾大帶長襦袍,韋篋錦囊鮮彩毫。 -- 出自宋·戴表元·贈越子實
- 傍人錯愕心自快,痕跡過眼無秋毫。 -- 出自宋·戴表元·騎馬行答贈吳中張子潛鄉貢
- 政區賢否澄冰鑒,詩得江山妙線毫。 -- 出自宋·戴栩·曹徽猷生日二首
- 洗眼臨淮新號令,憑誰挑戰醉揮毫。 -- 出自宋·鄧深·秋大閱呈月湖先生
- 莎青石細淺見底,天空云淡無一毫。 -- 出自宋·狄遵度·登樓三首
- 欲使英辭長潤石,每逢佳句即揮毫。 -- 出自宋·杜衍·鄉有好事者出君謨行草八分書數幅中有梅圣俞
- 高談奧論不可到,一灑萬字無停毫。 -- 出自宋·度正·壽外舅富順趙使君
- 此花孕育得其正,其間邪氣無纖毫。 -- 出自宋·韓似山·聚八仙花歌贈江淮肥遁子
- 巉巖欲下落澗渚,滿澒洞千鈞一毫屬。 -- 出自宋·晃沖之·同魯山韓丞觀女靈廟前險石
- 恢恢天綱原無漏,報施何曾差一毫。 -- 出自宋·金朋說·司馬昭弒魏主
- 君知五祖堂中老,妙處何曾掛一毫。 -- 出自宋·李處權·送杲兄
- 江流東去日滔滔,誰把功名等一毫。 -- 出自宋·劉寅·三高祠
- 賀監湖邊山斗高,水軒水塢頻抽毫。 -- 出自宋·呂夷簡·憶越州
- 同年親友俱三釜,半壁天傾空二毫。 -- 出自宋·梅時舉·挽趙秋曉
- 步武即看峨豸角,對揚幾見擲麟毫。 -- 出自宋·梅摯·酬贈王益舜良殿丞
- 惟有水天明月夜,一條空碧見秋毫。 -- 出自宋·彭演·羯鼓縚
- 凜凜英風凌四豪,一同誰敢犯秋毫。 -- 出自宋·阮文卿·壽趙仙尉
- 目力未應論近遠,泰山之本只秋毫。 -- 出自宋·史堯弼·乙丑中秋與山僧數輩自虎邱靈巖泛太湖登洞庭
- 睡起羲皇千古意,挽回卻向一秋毫。 -- 出自宋·史堯弼·試何企筆偶書
- 起時失卻人天相,無限行人認白毫。 -- 出自宋·釋道昌·頌古五十七首
- 等閑卻放全身入,終不當頭犯一毫。 -- 出自宋·釋道顏·頌古
- 四海聱頭俱按下,豈容存著一織毫。 -- 出自宋·釋慧開·凈發
- 一柄無情雪刃刀,當鋒誰敢犯送毫。 -- 出自宋·釋師范·頌古四十四首
- 遁逸從來格自高,莫將泰岳比秋毫。 -- 出自宋·釋延壽·山居詩
- 臨際全機格調高,棒頭有眼辨秋毫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頌古一百則
- 豁然直下斷三際,卓爾個中抽一毫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沖禪人與翠山出丐求頌
- 輸與高樓凝望者,炯然明可察秋毫。 -- 出自宋·釋智愚·頌古一百首
- 草木傳真筆力高,戴嵩牛在一秋毫。 -- 出自宋·釋智愚·墨戲屠生善老融牛
- 色似山丹殊少肉,形如石竹亦多毫。 -- 出自宋·舒岳祥·剪春羅
- 似山惠我筍絲筆,乃是長須公子毫。 -- 出自宋·舒岳祥·郭似山道士寄惠竹筆兩束啟緘乃羊毫也作詩戲
- 便欲買田學秧稻,不復與世爭錙毫。 -- 出自宋·蘇舜元·瓦亭聊句
- 心地一朝收汗馬,泰山萬仞等秋毫。 -- 出自宋·陶夢桂·次韻毛幼聲
- 賀監賜湖名價高,云山吟賞抽江毫。 -- 出自宋·王隨·憶越州
- 身住四禪觀夢境,眼收萬象比秋毫。 -- 出自宋·王洋·思徑山
- 照湖方干吟格高,搜清研奇含爛毫。 -- 出自宋·薛奎·憶越州
- 摶風九萬期鵬翼,且傲松軒弄彩毫。 -- 出自宋·閻珣·謝擇之學士惠示吏隱宜春郡十詩因成五十六言
- 身在山中學面目,心游局外見分毫。 -- 出自宋·袁甫·和南康守韻
- 稽山巖壑深復高,思之誰妙丹青毫。 -- 出自宋·張士遜·憶越州
- 驚波雜沓聞千騎,遠樹微茫見一毫。 -- 出自宋·章侁·如歸亭
- 一般生態幾人描,砑盡吳箋禿盡毫。 -- 出自宋·周南·讀唐詩
- 懸聞睿詔賡黃竹,佇待東曹染赤毫。 -- 出自明·陳束·禁中對雪
- 五山低昂波浪高,扁舟掀舞同秋毫。 -- 出自明·程嘉燧·走筆答贈胡京孺(名拱極)
- 恍如乘船天上坐,帝青九萬無纖毫。 -- 出自明·九皋聲公·題乘槎圖
- 從容望燎鑾輿動,目送中天白玉毫。 -- 出自明·同庵簡公·鐘山法會詩(八首)
- 寥落文衿嘆二髦,倚空灝氣渺秋毫。 -- 出自明·張宇初·偶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