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在第13個字的詩句
毫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
- 我今贈君明堂一柱金書墨,霜毫冠帶來蟾窟。 -- 出自宋·王柏·汪功父聘石友
- 自公邊用足幕府,不費中朝一毫力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壽襄閫
- 愿言片片皆詩料,吐吞造化歸毫端。 -- 出自宋·趙孟堅·食雪
- 黿腥蜃穢贔屭立,蝦螺鰍鱔生毫光。 -- 出自宋·王奕·石塘歌呈吳侍郎
- 潮落潮生通氣息,帆來帆去動毫毛。 -- 出自宋·王奕·題金山金鰲閣
- 問之何遽至如許,往往或起秋毫爭。 -- 出自宋·趙文·遠如期
- 已往方來俱夢境,是非元不較毫厘。 -- 出自宋·仇遠·自嘆
- 醉中作此狡獪事,收拾乾坤入毫發。 -- 出自宋·仇遠·海上圖澄江仙刻
- 客況冬晴足自寬,招邀春意入毫端。 -- 出自宋·仇遠·十一月十六日學宮對酒
- 九鼎先輝雙瑞氣,三元中換五毫光。 -- 出自唐·呂巖·七言
- 琳瑯金薤落四海,萬象頓挫隨毫端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和何應辰過山谷墓韻
- 掉尾揚鬐氣象閒,或潛或躍出毫端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子用惠魚四軸以詩謝之
- 玉座塵消硯水清,龍髯不動彩毫輕。 -- 出自宋·李遠·贈寫御容李長史
- 玉座煙銷硯水清,龍髯不動彩毫輕。 -- 出自宋·李遠·贈寫御真李長史
- 窮寂不妨延壽考,貪狂總待算毫厘。 -- 出自唐·徐夤·逐臭蒼蠅
- 薄霧罩來分咫尺,碧綃籠處較毫厘。 -- 出自唐·徐夤·郡侯坐上觀琉璃瓶中游魚
- 腰下轉嫌金印重,眉間漸長白毫長。 -- 出自宋·李昉·更述荒蕪自詠閑適
- 點入旱云千國仰,力浮塵世一毫輕。 -- 出自唐·陳沆·句
- 自吾家種植,詩書之外,略無一毫,薏苡明珠。 -- 出自元·詹仲舉·沁園春 郁逢慶書畫題跋卷九注云,叔袒留耕
- 靜靜與清清,覺心猿意馬,沒絲毫亂。 -- 出自元·王志謹·金人捧露盤 鳴鶴余音卷一
- 愿乘云氣朝帝鄉,大千世界觀毫芒。 -- 出自明·張以寧·題日本僧云山千里圖天東日出天西入,萬里龍
- 錢唐王宰心思長,欲與造化爭毫芒。 -- 出自明·袁凱·王若水為畫秋江眾禽圖
- 顯昧萬狀古詩國,收拾可禿千毫書。 -- 出自宋·黃庶·登見山樓
- 清泉白鹵貯銅瓶,磨松展楮霜毫明。 -- 出自宋·項安世·和韻送方翔仲赴省
- 州渚東西分線路,臺城表里見毫端。 -- 出自宋·項安世·登石頭山
- 閒憶能詩俞與趙,久無妙語發毫端。 -- 出自宋·章甫·次仲韓韻兼簡若晦
- 關塞垂楊橫槊賦,禁津芳草掞毫揮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雨中約梅再賦
- 愁死來死此何時,縣道賦不遺毫釐;科胥督欠烈星火,詬言我已遭榜笞。 -- 出自宋·趙汝鐩·翁媼嘆
- 愁死未死此何時,縣道賦不遺毫里。 -- 出自宋·趙汝鐩·翁媼嘆
- 驚寇披猖變倉卒,六丁下取留毫厘。 -- 出自宋·趙汝鐩·三珍行
- 藍染晴空晚色鮮,鏡照天宇秋毫凈。 -- 出自宋·趙汝鐩·仙湖歌
- 只恐東風解相怨,漏他消息入毫端。 -- 出自宋·張道洽·墨梅
- 從來好事遂成癖,云煙過眼如毫芒。 -- 出自明·張羽·畫山水行
- 冰沍硯池呵未泮,東風到底入毫端。 -- 出自宋·艾性夫·立春日雪
- 窺觀盡得物外趣,移向紙上無毫差。 -- 出自宋·孔武仲·子瞻畫枯木
- 生平許身報國,等人閑、生死一毫輕。 -- 出自元·張弘范·木蘭花慢 征南
- 肩上綱常千古重,眼前榮辱一毫輕。 -- 出自宋·蔡正孫·和疊山先生韻
- 五郎父子較名義,直與安史分毫厘。 -- 出自宋·陳長方·讀張文潛黃魯真中興頌有作
- 收拾夢魂歸枕上,掃除愁思寄毫端。 -- 出自宋·陳棣·永嘉旅中
- 無復斑衣頌椒柏,只將淚血灑毫端。 -- 出自宋·陳棣·甲子歲除一夕夢與先子論詩有云未能免俗猶聽
- 鑽刺逢迎狀似媽,是非羞惡一毫無。 -- 出自宋·陳杰·讀邸報
- 玉質縱橫黃絹外,春陽卻自紫毫開。 -- 出自宋·陳宓·題高將仕墨梅
- 中官始奏獻奇異,祥圖瑞牒揮毫鋒。 -- 出自宋·陳叔度·雙皂莢行
- 喜得佳篇來諷詠,世間榮辱一毫輕。 -- 出自宋·陳文蔚·和徐子融韻
- 欲探圣傳千古秘,莫令心鑒一毫昏。 -- 出自宋·陳文蔚·和徐子融見寄
- 歲月漫驚多發積,功程殊未進毫微。 -- 出自宋·陳文蔚·賤和一諸友有祝頌語以五十六字謝之
- 懶上維摩室里床,卻來山頂現毫光。 -- 出自宋·陳巖·獅子峰
- 宛若凌虛生羽翮,了無報效及毫絲。 -- 出自宋·戴栩·上丞相壽
- 急遣曲生相問訊,滿澆磊磈潤毫端。 -- 出自宋·杜范·贈以酒寄詩
- 萬世清芬懸日月,元來得失一毫毛。 -- 出自宋·度正·謁江州易彥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