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在第13個字的詩句
毫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
- 緌公昔年住寶坊,龍象蹴踏騰毫芒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送證上人住持道場
- 新政勤勞儉素中,建溪千焙一毫供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病中思建茶不可得因作呈胡季和
- 坐令山水生清思,云南云北揮毫中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送蘇季升出守明州
- 俗子休疑眉宇異,癡人錯望耳毫生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書感
- 得喪傍觀有悴榮,此翁勘破一毫輕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居厚弟和七十四吟再賦
- 自入崇寧政已荒,由來治忽擊毫芒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讀崇寧后長編二首
- 到處名山留屐齒,看來元氣在毫端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題趙西里詩卷二首
- 陌窮渡絕雪滿坂,驢鞍釣笠分毫芒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郭熙山水障子
- 謝守來吟才更逸,郢詞先至彩毫端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敘雪獻員外
- 道子飄然為殊特,二公善繪手毫揮。 -- 出自唐·寒山·詩三百三首
- 竟日倚欄天外眼,世間軒冕一毫輕。 -- 出自宋·葛立方·胡樞橫山堂
- 萬頃膏腴欲圻龜,禱祠曾不補毫厘。 -- 出自宋·黃公度·秋旱祈雨
- 李瓊奪得造化本,都盧縮在秋毫端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觀李瓊處士畫海濤
- 可中一入天子國,絡素裁縑灑毫墨。 -- 出自唐·吳融·贈蛩光上人草書歌
- 影里如聞金口說,空中似散玉毫光。 -- 出自唐·崔液·上元夜六首(一作夜游詩)
- 想得題詩呵凍硯,固應清興人毫端。 -- 出自宋·王珪·又次韻
- 劃然放縱驚云濤,或時頓挫縈毫發。 -- 出自唐·魯收·懷素上人草書歌
- 風雨雖昏漏不移,百年應未失毫釐。 -- 出自宋·程師孟·科漏新成
- 尊酒還成世外名,二千石印一毫輕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致政李祠部
- 乃知丹青逼造化,獨有真假爭毫芒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泉上人畫牡丹
- 絕頂去天應咫尺,回頭平楚祗毫芒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送王仲賢郎中游天平山
- 好為太平圖絕瑞,卻愁難下彩毫端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題姚氏三頭牡丹
- 更即高僧叩空理,功名富貴盡毫芒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游華藏寺
- 湖北湖南天水寬,道人付此一毫端。 -- 出自宋·吳則禮·賦魏相之所收花光老小景
- 他時回首追陳跡,可無甲子記毫楮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寄程安撫
- 扶微擿隱究茫昧,別白蒼黑分毫厘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謝襄陽陶宰惠靖節先生編年大本
- 繡衣仙人歸告猷,盍收此長助毫發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試俞珣筆呈羅大著
- 大抵操心在謹微,謬差千里始毫鰲。 -- 出自宋·陳瓘·雜詩
- 金鑾兩回命相,對清光、頻許揮毫。 -- 出自宋·張閣·聲聲慢·長天霞散
- 外物由來如夢幻,達人輕視等毫毛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吳江有三高祠謂鴟夷子皮步兵校尉角里先生也
- 昂霄氣概看公等,金印入手真毫茫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春送楊彥侯赴試建陽用曾南豐湖水碧韻
- 卻坐明窗弄書史,新詞仍試佳毫楮。 -- 出自宋·鄧肅·芙蓉軒
- 只恐春風解相怨,漏他消息入毫端。 -- 出自宋·林季仲·墨梅
- 冰玉無塵徹骨清,世間榮祿一毫輕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錢大參有和用韻謝之七首
- 二妙沓來成伯仲,恨無瓊玖出毫端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公實公衍伯仲相訪云木犀再花香橘新摘也并以
- 清似山梔馥似蘭,何人淡墨試毫端。 -- 出自宋·姜特立·慶令水墨素馨扇面二首
- 北斗仰之千古事,泰山所集一毫芒。 -- 出自宋·李洪·次韻陸子望欲假家集
- 無熱龍宮北道場,人天瞻禮玉毫光。 -- 出自宋·李洪·龍井
- 士友重嘆君不譍,視此進退秋毫輕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送王恭父倉部知洋州
- 舊說仙人吳彩鸞,日書切韻歸毫端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題汪季路家藏吳彩鸞唐韻后
- 君行天下眼力高,泰山自見秋毫小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和湯無邪
- 倚伏循環知有待,春回寒谷在毫端。 -- 出自宋·楊冠卿·代秦干上刑部張尚書
- 誰與天公沃亢陽,灑塵微雨僅毫芒。 -- 出自宋·虞儔·十六日云氣薄陰晚有雨微甚夜間頗涼恐明日未
- 芙蓉山上芙蓉尖,向人咫尺分毫纖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芙蓉道間二首
- 頗愛峽江江上山,幾回陶冶付毫端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大風二首
- 只應獨將笏拄頰,清坐都不掛毫發。 -- 出自宋·葉適·登北務后江亭贈郭希呂
- 馀耳當年刎頸交,所爭利害僅毫毛。 -- 出自宋·史彌鞏·詠左伯桃羊角哀墓
- 得似西胡湖上境,被公驅使入毫端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工侍國史李丈奉御香禱雪上竺前一夕雪瑞已應
- 非才叨竊愆咎積,自顧補報無毫芒。 -- 出自宋·王邁·贈蕭棠仲致政
- 片紙裁成數雨慳,王孫風致寄毫端。 -- 出自宋·王柏·題王伯忠雪月圖